幼幼汇集(上)\ 小儿初生总论
《》云∶小儿初生一周之内,密室襁褓,天地八风之邪岂得为害?良由在胎之时,母失调护,或过劳相干,或过食伤胃,或惊恐相触,或跌扑致伤。诞生之后故有胎惊、胎黄、胎寒、胎热、胎肥、胎怯诸证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断脐、灸囟之不得其法,致有噤口、脐风、锁肚、不乳等证。患此者多难救疗,虽黄帝之圣亦称不能察别。今世小儿医,尤宜精审浅深虚实,而权衡为治,乃济世之良工也。
初生小儿必忌外客所触。古人一岁之内忌之者,并无客忤之患。小儿略识人物,不宜携至神庙观望,神象闪烁恐生恐惧。小儿初生无谷道者,逾旬日必不可救。至腹胀不食乳,则成内伤。虽通谷道,已不胜其治矣。必须早速用刀刺,要对孔亲切,开通之后,用绵帛如榆钱大,卷如指,以香油浸透插之,使其再不合缝。
四傍用搽之自俞。小儿将入夏时,用色帛缝囊盛去皮尖杏仁七个,与儿随身佩之,闻雷自然不惊。
小儿在胎,口含经血以成形。始生之时,口中多有秽血未尽。啼声未出,急用新绵裹指拭去口中秽血为妙。若一啼则咽入腹,而秽毒有所不免。古人仍用甘草等法,皆所以解其毒也。则儿聪慧,痘疹亦稀,疾病亦少,诚不可不加意者。
妊妇临月,预办甘草、黄连,临产时先用汁,收生之际,急以绵帛裹指蘸甘拭其儿口,次用黄连少许同甘草煎,如前法拭口内,次用朱蜜。
朱蜜法
钱氏曰∶用好朱砂细研水飞过,炼好白蜜,调和如小豆大,乳汁化服。三日内止进三粒,镇心安神,亦能解秽血之毒。
牛黄法
真牛黄炼蜜和成膏如小豆大,乳汁化服些须。形色不实者不可服,身黄胎热者宜服。
猪乳法
张焕论云∶初生儿或未有奶子,产妇之乳未下,可用猪乳代之,可免惊痫痘疮。
钱氏曰∶初生小儿至盈月内,可当取猪乳滴口中最佳。
《圣惠方》云∶取猪乳须令猪儿饮母,次便提猪儿后脚起,口自离乳,急用手捋之,即得乳矣。非此法不可取也。
《千金》论曰∶裹脐须令白练柔软,方四寸,新绵浓半寸,与帛等合之。缓急得中,急则令儿吐 。儿生二十日乃解脐视之,或燥刺其腹,疼啼叫,当解之,易衣再裹。解脐须闭户下帐,冬间用火,令脐里温暖。
凡儿衣盛于新瓶内,以青帛裹其瓶口,上仍用砖密盖头,置便宜处。待满三日,然后根据月吉地向阳高燥之处埋地三尺,瓶上土浓二尺,须牢筑,令儿长寿有志。若藏衣不谨,令儿不利。
《千金》论云∶小儿用父故衣绵改衣,女用母故衣绵改之。勿使新绵,切不可过浓,恐伤皮肤,生疮发痫,皆自此始。
《圣惠》论曰∶小儿一期之内,造衣服皆须用故帛为之,不可用新绵。若用新绵,则令儿壮热或作惊痫。
大抵儿衣日晒夜收,不可露天过夜,次早与儿穿上,致染湿热,使儿不安。此则所谓八邪之害,久则令儿黄瘦腹痛,身七壮热,夜间啼哭,或生疮疥。世俗谓之无辜疾,谓其衣在露天过夜,染着无辜鸟屎,令儿致疾,故曰无辜疾。其实非理,先哲所谓八邪之害,则湿热风寒惊积饥饱是也。
国中小儿变蒸者,阴阳水火变蒸于气血,而使形体成就。是五脏之变蒸,而七情所由生也。
变者,性情变易也。蒸者,身体蒸热也。儿当变蒸之候,身上温温壮热,上唇头起白泡珠如鱼目,耳尻俱冷,目无光彩,微欲惊而不乳哺,轻则如此。重则脉乱,壮热躁渴,夜啼,伤寒相似,或自汗盗汗。如此音,须用古法调和,不可深治太过。亦有胎气禀实,当其变蒸之候,皆无形证,自然一一变易知觉,此为暗变蒸也。就物言之,亦有变,龙蜕骨,虎换爪,豹变文。物类尚变,况于人乎?故儿初生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二变,兼蒸。九十六日为三变,一百二十八日为四变,并蒸。一百六十日为五变,一百九十二日为六变,并蒸。百二十四日为七变,二百五十六日为八变,并蒸。二百八十八日为九变,三百二十日为十变,并蒸。此十变毕后,更逾六十四日为一大蒸,逾一百二十八日为二大蒸,逾一百九十二日为三大蒸。通计五百七十六日,总共十变八蒸。儿乃血脉充荣,骨肉坚壮而成人也。
凡一变蒸三十二日,其候当二十八九日之间或有微热,至三十六七日方退,此为先期五日而作,后期五日而已。重者常有十日,轻者先二日而微觉,后二日而即退,亦全不见候,而暗变者为胎盛也。《宝鉴》谓初变属肝木,二变肺金,三变心火,四变脾土,五变肾水。五行生克,故有变蒸。
钱氏谓初变属肾水,为天一生水,故以生成为次序。二说俱通,大抵亦有不根据序而变,如伤寒不循经之次第也,但看何脏见候而调之为妙。如蒸于肝则目昏而微赤,蒸于肺则嚏咳而毛竖,蒸于脾则吐乳而或泻,蒸于心则微惊而壮热,蒸于肾尻冷而耳热。五脏六腑各见其候,以意消息调和,不必深固胶执而返求全之毁也。抑此自然有是变蒸之理,轻者不须用药,至期自愈。甚者过期不愈,按候而调之,着中而已。
变蒸药方
(《宝鉴》)紫阳 治小儿变蒸壮热,亦治伤寒发热。
麻黄(去节,三钱) 大黄(酒炒黑,一钱) 杏仁(去皮尖,二钱)
上同一处捣和,烧存性,以和之,密器盛。每服一豆许,乳汁调和灌之。
子 治婴儿变蒸,于三日后,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上咀水半盏,煎三分,不时服。弱者加白术一钱。
治小儿变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人参 陈皮 白术 浓朴(姜制) 香(各一钱) 藿香炙甘草(各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煎服。
子 治小儿变蒸有寒热者。
(一钱) 人参(一钱) 木香 官桂(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上锉每用一钱,姜枣煎服。
治小儿变蒸潮热。
人参(半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 炙甘草(一钱) 川升麻(煨,五分)
上为极细末,百日以前,每用一字,汤调服。
(《经验》)子 治儿变蒸之期,有似伤寒,两疑之间,用之极稳。
软柴胡 紫苏叶 薄荷叶 陈皮 黄芩(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桔梗(五分) 芍药(五分)
上锉水一盏,枣姜煎三四分,不时与服。
治变蒸壮热微惊者,方见惊风门。
《古今医统大全》相关章节:
- ……
- 幼幼汇集(上)\ 护养
- 幼幼汇集(上)\ 乳哺
- 幼幼汇集(上)\ 除胎毒
- 幼幼汇集(上)\ 择乳母
- 幼幼汇集(上)\ 颅囟论
- 幼幼汇集(上)\ 小儿初生总论(当前内容)
- 幼幼汇集(上)\ 论色脉
- 幼幼汇集(上)\ 虎口三关脉诀
- 幼幼汇集(上)\ 小儿寿夭相法
- 幼幼汇集(上)\ 五窍相通应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