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方论第十五
夫妇人乳痈者,由乳肿结聚,皮薄以泽,是成痈也。足阳明之经脉则血涩不通,其血又归之,气积不散,故结聚成痈。《千金》云∶年四十以下治之多愈,年五十以上宜速治之即瘥。若不治者,多死中年。又怀胎发乳痈肿及体结痈,此必无害也。盖怀胎之痈,病起于阳明。阳明者,胃之脉也。主肌肉,不伤脏,故无害也。诊其右手关上脉沉,则为阴虚者,则病痈、乳痈,久不瘥则变为 。
开庆间,淦川嘉林曾都运恭人吴氏,年已五十而病奶痈,后果不起。以此知圣贤不妄说也。
《产宝》论曰∶产后宜勤去乳汁,不宜蓄积。不出恶汁,内引于热,则结硬坚肿,牵急疼痛或渴思饮,其奶手近不得。若成脓者,名妒乳,乃急于痈,宜服。利下热毒,外以末,水调涂之便愈。或数捏去乳汁,或以小儿手摩动之,或大人含水嗍之,得汁吐之,其汁状如脓。若产后不曾乳儿,蓄积乳汁,亦结成痈。
疗产后妒乳并痈。。
连翘子 升麻 芒硝(各十分) 玄参 芍药 防己 射干(各半分) 大黄(十二分) 甘草(六分) 杏仁(八十枚,去皮尖)
上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大黄次下,硝分三服。
又方∶蒲黄草上熟捣敷肿上,日三度,易之。并叶煎汁饮之亦佳。妒乳及痈并瘥。
又方∶以涂即愈。
又疗诸痈不散,已成脓,惧针,令自决破方。取白鸡内翅第一翎各一茎,烧末服之,即决。
又方∶取白丁香研涂,干即易。
又疗乳痈,初得令消。
又疗乳痈初觉有异。
黄芩 甘草 防风 赤芍药 黄 (各五两) 通草(十分) 桑寄生 麦门冬(各六分) 大枣(五枚)
上细切,以水一升,煮取九合,去滓,入乳糖六分,分为四服。
疗乳痈或疮久不瘥,脓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鹿角(二两)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用鸡子白和于铜器中暖温,敷患处,日五、七易,即愈。
一方只用鹿角石上磨,取浓汁涂之,干即愈。
一方鹿角烧作灰,酒调抹立愈。
治乳痈。鹿角屑(一两)
陈日华方。 治奶痈。
石膏不以多少, 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千金》疗乳无汁,以水煮服。
治妇人乳疽、奶劳。。(李嗣立方)
栝蒌(一个,去皮,焙研为末。如急用,只烂研。子多者有力) 生粉草(半两) 当归(酒洗,去芦,焙,半两) 乳香(一钱) 通明没药(一分,二味并别研)
上用无灰酒三升,同于银石器中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食后良久服。如有奶劳,便服此药,可杜绝病根。如毒瓦斯已成,能化脓为黄水;毒未成,即于大小便中通利。疾甚,再合服,以退为妙。妇人乳痈方甚多,独此一方神效无比,万不失一。(癸亥年,仆处五羊赵经略听判阃夫人年七十岁,隔二年,左乳房上有一块如鹅卵大,今忽然作楚,召余议药。仆云∶据孙真人云,妇人年五十岁以上,乳房不宜见痈,见则不可疗矣。幸而未破,恐是气瘤,谩以去服,服后稍减则已。过六、七年后,每遇再有肿胀时,再合服,必消减矣)
方(见二十卷第二论)。
治妇人血气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损,胞内宿挟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以上疾证,皆令孕育不成,以致绝嗣。此药治产后百病,百 内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及生子充实。亦治男子亡血诸疾。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木香(炮) 茯苓 京墨(烧,各一两) 秦艽 甘草 人参桔梗(炒) 石斛(酒浸炒) 蚕布(烧) 本(各二两) 当归 桂心 干姜(炮)
细辛 牡丹皮(去心) 川芎(各半两) 川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 山药(各三两) 泽兰叶 熟地黄(洗,酒蒸,焙) 香(炒,各四两) 苍术(米泔浸,去皮) 大豆卷(炒,各半升) 糯米(炒,一升)
上为细末,炼蜜丸。每两作六丸,每服一丸,细嚼,温酒送下,淡醋汤调亦可。空心,食前服。
治面部生疮,或鼻脸赤、风刺、粉刺,用尽药不效者,惟有此药可治,神妙不可言。每以少许,临卧时洗面令净,如面油,用之,数日间疮肿处自平,赤亦消。如风刺、粉刺,一夕见效。但涂药勿近眼处。
治妇人百病。
吴茱萸 良姜 白姜 当归 赤芍药 延胡索 破故纸 川椒 生干地黄 刘寄奴 蓬莪术 橘红 青皮 川芎(各一两) 荷叶灰(四两) 熟艾(二两)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汤使于后∶月经不通,红花苏木酒下;白带,牡蛎粉调酒下;子宫久冷,白汤下;赤带,建茶清下;血崩,调绵灰下;胎不安,蜜和酒下;肠风,陈米饮调百草霜下;心疼,酒下;漏胎下血,乌梅温酒下;耳聋,腊点茶下;胎死不动,斑蝥三十个煎酒下;脚、腰痛,下;胎衣不下,芸苔研水下;头风,薄荷点茶下;血风眼,黑豆下;疮生,下;身体疼痛,黄 末调酒下。四肢浮肿,麝香汤下;咳嗽喘满,杏仁下;腹痛,芍药调酒下;产前后痢白者,下;赤者,下;赤白杂者,一宜汤下。常服。温酒、醋汤,任下,并空心、食前服。
凡新生儿,坐婆急以绵缠手指,缴去儿口中恶物令尽,不可迟。若咽入腹中,必生诸疾(《圣惠方》、《宝鉴方》谓之玉衔疾)。先断儿脐带,可只留二寸许。更看带中,如有小虫,急拨去之,留之必生异病。或以线系扎定,然后洗儿,不然则湿气入腹,必作脐风之疾(须是坐婆谙练,收生手段轻疾,方得其宜)。既绷裹了,取生甘草一寸捶锉,用水一合煎浓汁,用绵篆子蘸,令儿咂之,当吐出恶汁尽半合不妨。(今人止以浓煎并甘,以绵篆子蘸,令儿咂。三日以来,以退恶物、大便下,谓之脐屎。此乃忌吐故也)。好辰砂一字,研细以熟蜜调,置儿口中吮之,以去惊邪,然后饲乳。自此饲乳之后,须根据时量多寡与之,勿令太饱,恐成 奶,久则吐奶,不可节也。三朝洗儿可用虎头骨、桃枝、猪胆、汤洗之,则儿少惊。(寻常澡浴,用猪胆汁化入汤,即不生疮疥。)每日频就无风处,看儿上并两颊内,有白泡如膜起者,速以指甲刮破,更生更去之。(《保童必效》谓之鹅口。无,即不须妄动。)更看舌下,恐生重舌。皆由儿在胎中,母吃炙爆、肥腻、饮酒、服热药所致。(《保童必效》方自有药治之。)三日烙脐带或灸之外,不可别加火艾,恐成惊痫。(旧灸儿脐有二、七壮者,今以七壮为中。)又天寒时,儿用父母旧衣作衣服,不可用新绵绢,只用旧者。
若太温暖,则令儿筋骨软弱。若天色和暖无风,可令奶婆抱孩儿频见风日,则血壮气刚,肌体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又择乳母,须精神爽健,情性和悦,肌肉充肥,无诸疾病,知寒温之宜,能调节乳食。奶汁浓白,则可以饲儿。不得与奶母大段酸咸饮食,仍忌才冲寒或冲热来便喂儿奶,如此则必成奶癖,或惊疳、泻痢之疾。切须忌之。夜间不得令儿枕臂,须作一、二豆袋,令儿枕兼左右附之,可近乳母之侧。盖覆衣衾,须露儿头面。一向仰卧恐成惊疾,须时复回动之。夏月须凉蕈,如夜间喂奶,须奶母起身,坐地抱儿喂之。如阴阳交接之际,切不可喂儿奶,此正谓之交奶也,必生癖。或换易衣绷,三月房中不可太暖。奶母不可频吃酒,恐儿作痰嗽、惊热、昏眩之疾,至于变蒸。次第奶乳所伤,夜啼、潮热之类,自有专于小方脉者,此略见之。若能调和奶食,并看承爱护如法,则别无疾病,亦不须令儿常服汤药,此尤宜审之也。(见《杨氏婴儿论》、《巢氏病源》、《婴童宝鉴方》、程甫《备要方》)
初生浴儿良日∶寅卯酉日大吉,壬申、丁巳、癸巳大凶。
疗儿初生下,口中秽恶不尽,入喉中即便吐,自后才啼声,一发则又咽下,因生异疾矣。
上水、面糊丸如小黄黍米大。每服一、二丸,下,不拘时候。
疗儿初生,下盘肠,刺痛,面青色,啼哭不止。。
延胡索(一钱) 乳香 木香(各半钱)
上为细末,水一大盏,煎七分,无时与服少许。
《妇人大全良方》相关章节:
- ……
- 妇人阴蚀五疳方论第十
- 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方论第十一
- 产后乳汁自出方论第十二
- 产后吹奶方论第十三
- 产后妒乳方论第十四
- 乳痈方论第十五(当前内容)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