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临床检查

  1.在没有瘙痒的慢性皮肤病应想到是否为麻风

  2.要严格掌握麻风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得了麻风病主要有4条标准:

  1)皮损伴或暂无麻木;

  2)周围或皮神经粗大;

  3)皮损查菌阳性;

  4)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改变

  以上4条标准中一定要符合2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麻风。

  3.要严格确认为麻风阳性体征,如神经的粗大,皮损的存在,感觉的障碍,查菌的阳性,皮损病理的麻风特异性改变。在临床和实验室所见不符时要仔细找原因,如查菌试剂问题,取材是否适当,神经是否异常粗大,病人是否配合感觉检查。未能确认的麻风体征,要谨慎考虑。

  4.早期麻风皮损没有明显感觉障碍;一般病期在3个月的TT,BT麻风皮损还不会出现明显麻木,病期在1年以内的BL,LL麻风皮损没有明显麻木。在典型的临床麻风面部皮损一般没有麻木;在皮肤浅感觉检查中,应做温觉检查,在温、痛、触觉中,温觉常最先丧失。

  5.早期瘤型麻风在躯干部表现为浅色斑,如指甲有银圆大小,数量多,如同白色糠疹或汗斑,皮肤损害感觉正常。这类皮损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才能观察到浅色斑损害,要避免阳光直射下检查。

  6.早期瘤型麻风两侧眉毛外侧稀疏脱落。

  7.对疑似早期瘤型麻风检查时,要注意检查芝麻绿豆大小的丘疹损害,这些损害在数月后将发展为结节

  8.神经检查要求两侧反复触摸对比,早期多菌型麻风常没有神经粗大,特别是瘤型麻风。

  9.只要怀疑麻风就应做皮肤查菌检查,多菌型麻风查菌必然阳性,阴性就可排除瘤型或偏瘤型麻风。

  10.皮损查菌未能确诊,应该做皮损病理活检。

  11.仅有神经粗大和相应部位的麻木区,而无皮损,应考虑为纯神经炎麻风。

  12.许多麻风患者初诊时可伴有麻风反应如I型反应或II型反应,应引起注意。

  麻风菌素试验: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1.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卅),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廿),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卅),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一)。

  1.在没有瘙痒的慢性皮肤病应想到是否为麻风。

  2.要严格掌握麻风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得了麻风病主要有4条标准:

  1)皮损伴或暂无麻木;

  2)周围或皮神经粗大;

  3)皮损查菌阳性;

  4)皮损活检有麻风特异性改变

  以上4条标准中一定要符合2条以上标准方可诊断麻风。

  3.要严格确认为麻风阳性体征,如神经的粗大,皮损的存在,感觉的障碍,查菌的阳性,皮损病理的麻风特异性改变。在临床和实验室所见不符时要仔细找原因,如查菌试剂问题,取材是否适当,神经是否异常粗大,病人是否配合感觉检查。未能确认的麻风体征,要谨慎考虑。

  4.早期麻风皮损没有明显感觉障碍;一般病期在3个月的TT,BT麻风皮损还不会出现明显麻木,病期在1年以内的BL,LL麻风皮损没有明显麻木。在典型的临床麻风面部皮损一般没有麻木;在皮肤浅感觉检查中,应做温觉检查,在温、痛、触觉中,温觉常最先丧失。

  5.早期瘤型麻风在躯干部表现为浅色斑,如指甲有银圆大小,数量多,如同白色糠疹或汗斑,皮肤损害感觉正常。这类皮损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才能观察到浅色斑损害,要避免阳光直射下检查。

  6.早期瘤型麻风两侧眉毛外侧稀疏脱落。

  7.对疑似早期瘤型麻风检查时,要注意检查芝麻或绿豆大小的丘疹损害,这些损害在数月后将发展为结节。

  8.神经检查要求两侧反复触摸对比,早期多菌型麻风常没有神经粗大,特别是瘤型麻风。

  9.只要怀疑麻风就应做皮肤查菌检查,多菌型麻风查菌必然阳性,阴性就可排除瘤型或偏瘤型麻风。

  10.皮损查菌未能确诊,应该做皮损病理活检。

  11.仅有神经粗大和相应部位的麻木区,而无皮损,应考虑为纯神经炎麻风。

  12.许多麻风患者初诊时可伴有麻风反应如I型反应或II型反应,应引起注意。

  麻风菌素试验: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1.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卅),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廿),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卅),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一)。

  2.临床意义早期反应表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敏感性。晚期反应阳性表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强,具有免疫力;晚期反应阴性说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缺乏免疫力。麻风菌素晚期反应的强度与机体对麻风菌抵抗力的强度成正比。因此,麻风菌素试验对麻风病的分型,判断预后或机体抵抗力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