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诊断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是夏、秋季节常见肠道传染病,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以上。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亦无明显下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可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或反复发作。本病发;率高,是国内外夏、秋季的常见病。本病染源为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此可能与活动范围大及接触病原菌机会萎较多有。本病中医辨证属于痢疾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痢疾主要是由F感受湿热之邪、气血邪毒凝滞于肠腑脂膜,传导失,司司所致,湿热于气分则为白痢,伤于血分则为赤痢,气血俱伤则为赤白痢。
【诊断依据】
1.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写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排除其他原因腹泻者。
2.确诊病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有压痛。
②粪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以看到少量红细胞。
③粪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上述①②项。
实验确诊具备上述①③项。
(2)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①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
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
③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脓细胞)。
④粪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上述①②③项。
实验确诊具备上述①②④项。
(3)慢性细菌性痢疾
①过去有细菌性痢疾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②粪便有黏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③粪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上述①项或②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上述①项或②项加③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