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除湿利水茶
原料:白术5g、3g、乌龙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止泻。
用途:暑月泄泻,受湿脾泻。
来源:《简便单方》。
原料:白术5g、陈皮3g、绿茶。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止疟。
用途:三日疟。
来源:《古今良方》。
原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温胃止疟。
用途: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364.
原料:茯苓5g、半夏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止呕。
用途:呕吐、心下痞满。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泽泻5g、白术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消肿。
用途:臌胀水肿。
来源:《素问病机保命集》。
原料:车前子3g、黄柏1g、白芍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车前子、黄柏、白芍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热除湿,利小便。
用途:小便赤热不通利。
来源:《普济方》。
原料:金钱草5g、杜仲3g、木通1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浊,健脾肾。
用途:带下;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薏苡仁5g、黄芪3g、花茶3g。
用法:用薏苡仁、黄芪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消肿,益气托毒。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水肿;肝性水肿;蛋白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420.
原料:防己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行水,清泄下焦湿热;镇痛,抗菌,消炎,抗过敏,降压。
用途:水肿膨胀;湿热脚气;手足痹痛;小便赤热;高血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421.
原料:防己5g、黄芪3g、白术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解表,疏风利湿。
用途:风水浮肿身重恶风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422.
423.
424.
原料:防己5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用防己、生姜的煎煮液冲泡绿茶饮用。
功能:行水消胀。
用途:水饮停聚膨胀。
来源:《本草汇言》。
425.
原料:防己5g、木瓜3g、牛膝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除湿。
用途:脚气肿痛。
来源:《本草切要》。
426.
427.
原料:防己5g、当归3g、黄芪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祛瘀。
用途:遍身虫癣疮疥。
来源:《本草切要》。
429.
原料:木瓜10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湿舒筋,平肝和胃。
用途:湿痹四肢不利、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痢疾。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木瓜5g、木香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理气舒筋。
用途:吐泻转筋。
来源:《三因方》。
原料:木瓜5g、生姜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水止泻。
用途:腹泻不止。
来源:《鸡峰普济方》。
原料:木瓜5g、巴戟1g、牛膝2g、木香2g、桂心2g、花茶5g。
用法:用木瓜、巴戟、牛膝、木香、桂心的煎煮液350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湿,壮筋骨。
用途:腰痛肢胀。
来源:《御药院方》。
原料:木瓜5g、陈皮3g、人参2g、桂心2g、槟榔2g、花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木瓜、陈皮、人参、桂心、槟榔至水沸后,冲泡花茶5~10分钟后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祛湿除痰。
用途:水湿脚气上攻心胸、壅闷痰逆。
来源:《圣惠方》。
原料:木瓜5g、车前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利水。
用途:风湿在身,关节不舒、小便不利。
来源:《普济方》。
443.
原料:茵陈10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湿;利胆,解热,抗菌,降压,促肝细胞再生。
用途:湿热黄疸,小便黄灼不利;痈疮;肝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445.
原料:茵陈5g、制1g、干姜3g、甘草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回阳救逆。
用途:发黄,四肢逆冷,腰以上自汗。
来源:《玉机微义》。
446.
447.
原料: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
用途: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来源:《圣济总录》。
448.
原料:茵陈5g、甘草5g、大枣3枚、绿茶3g、冰糖1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茵陈、大枣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清利湿热,和中。
用途:急性乙型肝炎;黄疸;肝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449.
原料:茵陈5g、郁金3g、绿茶。
用法:里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疏肝活血。
用途:慢性肝炎;胆囊炎;高脂血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苍术5g、白芍3g、黄芩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运脾。
用途:脾被湿困、身重微肿、困弱无力、不思饮食、下利、水谷不化。
来源:《素问病机保命集》。
原料:苍术5g、黄柏1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燥湿。
用途:湿热所致筋骨疼痛;关节炎。
来源:《丹溪心法》。
原料:苍术5g、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痰湿,通经络。
用途:痰湿阻遏,经络不利所致肢体屈伸不利、麻木。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苍术5g、麻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宣肺燥湿,行表里水湿。
用途:表里水湿壅阻所致肌肉麻木不仁、身重酸痛、水肿;寒湿痹阻所致头痛、咳喘;慢性口腔溃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佩兰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用途:暑月受湿脘痞不饥、口腻;月经不调。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佩兰5g、藿香3g、厚朴3g、陈皮3g、荷叶3g、绿茶5g。
用法:用450ml水煎煮佩兰、藿香、厚朴、陈皮、荷叶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芳香化浊,利湿行水。
用途:夏季感受秽浊之气,头晕、胸腹痞闷、泄泻。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葶苈子5g、防己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利水消肿。
用途: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
来源:《外台秘要方》。
原料:石韦5g、滑石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利湿热,化石止痛。
用途:石淋;尿路结石、腹痛。
来源:《古今录验》。
原料:石韦5g、车前草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水。
用途: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小腹胀满、小便黄赤不畅。
来源:《全生指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