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病因病机

  流注是一种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转移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本病依据发病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疔、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恶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的称髂窝流注。虽名称不同,但其性质、证治基本相同,故合并论述。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的深部,血流缓慢的低位部位,如腰部、大腿后部、髂窝部、臀部等;多继发于其他疮疡创伤冬之后。其特点是:局部为色白、漫肿、疼痛,可伴高热恶寒、口渴,便秘、溲赤等热毒炽盛的全身症状,并有此处未愈,它处又起的现象,故命名为流注。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人体正气不足,感染邪毒,流窜经络,使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1.暑湿流注

  夏秋季节感受暑湿邪毒,客于圭卫肌肉,致使气血凝滞而成。

  2,余毒流注

  因患疔疮或跌打损伤等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护理不当,火热之毒侵入血分,流注经络而成。

  3.瘀血流注

  因跌打损伤,皮肤破损或产后恶露停滞,经络壅滞而成。

  4.骼窝流注

  除由感受暑湿,或余毒走散引起外,还可由会阴、肛门、外阴、下肢破损或生疖、疗等,或附近脏器感染,邪毒流窜,阻滞经络而成。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从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尹在身体其它部位产生转移性脓肿。

  【鉴别诊断】

  1.髋关节流痰

  起病缓慢,多有虚痨病史,患肢伸而难屈,局部及全身症状均不明显,约半年以后才能化脓。

  2.环跳疽

  表现为髋关节部位疼痛,可导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旋,患侧肢体不能伸直和弯曲,严重者漫肿上延至腰胯,下及大腿。

  【预防与调护】

  1.宜清淡、富有营养饮食,多饮水,忌油腻、辛辣、烟酒等。

  2.保持心情舒畅。

  3.注意休息,疮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避免挤压,碰撞等。

  4.积极处理疔、疖、外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