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桔梗
(《本经》下品)
【释名】白药(《别录》)、梗草(《别录》)、荠(《本经》)。
时珍曰︰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吴普本草》一名利如,一名符扈,一名房图,方书并无见,盖亦瘦辞尔。桔梗、荠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而今俗呼荠为甜桔梗也。至《别录》始出荠条,分为二物,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当以《别录》为是。
【集解】《别录》曰︰桔梗,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叶如荠,茎如笔管,紫赤色,二月生苗。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二、三月生苗,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今别有荠,能解药毒,可乱人参,叶甚相似。但荠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耳。
恭曰︰荠、桔梗,叶有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为别耳。
颂曰︰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关中所出桔梗,根黄皮,似蜀葵根。茎细,青色。叶小,青色,似菊叶也。
根
【修治】曰︰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只是咬之腥涩不堪。凡用桔梗,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以来,并两畔附枝。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百合捣膏,投水中浸一伏时滤出,缓火熬令干用。每桔梗四两,用百合二两五钱。
时珍曰︰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普曰︰神农、医和︰苦,无毒;黄帝、扁鹊︰辛、咸;岐伯、雷公︰甘,无毒。李当之︰大寒。权曰︰苦、辛。时珍曰︰当以苦、辛、平为是。
之才曰︰节皮为之使。畏白芨、龙眼、龙胆草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疗伤寒。白粥解其毒。
时珍曰︰伏砒。徐之才所云节皮,不知何物也。
【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
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
【发明】好古曰︰桔梗气微温,味苦辛,味浓气轻,阳中之阴,升也。入手太阴肺经气分及足少阴经。
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须用辛甘之剂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
时珍曰︰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耆;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苦梗以开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亦宜苦梗开之,后用痢药。此药能开提气血,故气药中宜用之。
【附方】旧十,新八。
胸满不痛︰桔梗、枳壳等分。水二钟,煎一钟,温服。(《南阳活人书》)
伤寒腹胀︰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主之。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姜五片。水二钟,煎一钟服。(《南阳活人书》)
痰嗽喘急︰桔梗一两半。为末。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温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张仲景《金匮玉函方》)
喉痹毒瓦斯︰桔梗二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千金方》)
少阴咽痛︰少阴证,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张仲景《伤寒论》)
口舌生疮︰方同上。齿肿痛︰桔梗、薏苡仁等分。为末服。(《永类方》)
骨槽风痛,牙根肿痛︰桔梗为末,枣瓤和丸皂子大。绵裹咬之。仍以荆芥汤漱之。(《经验后方》)
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肝风眼黑︰目睛痛,肝风盛也,桔梗丸主之。桔梗一斤,黑牵牛(头末)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下,日二服。(《保命集》)
鼻出衄血︰桔梗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服。一加生犀角屑。(《普济方》)
吐血下血︰方同上。打击瘀血在肠内,久不消,时发动者。桔梗为末,米汤下一刀圭。(《肘后要方》)
中蛊下血如鸡肝,昼夜出血石余,四脏皆损,惟心未毁,或鼻破将死者。苦桔梗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下药,以物拗口灌之。心中当烦,须臾自定,七日止。当食猪肝以补之。神良。一方加犀角等分。(《古今录验》)
妊娠中恶,心腹疼痛︰桔梗一两(锉)。水一钟,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圣惠方》)
小儿客忤,死不能言︰桔梗(烧研)三钱,米汤服之。仍吞麝香少许。(张文仲《备急方》)
芦头
【主治】吐上膈风热痰实,生研末,白汤调服一二钱,探吐(时珍)。
桔梗
- 桔梗【本草纲目】图文版
 - 桔梗【中草药图片】
 - 桔梗【中药大全】
 - 桔梗【中药图谱】
 - 桔梗《本草备要》
 - 桔梗《本草便读》
 - 桔梗《本草乘雅半偈》
 - 桔梗《本草乘雅半偈》
 - 桔梗《本草崇原》
 - 桔梗《本草崇原》
 - 桔梗《本草从新》
 - 桔梗《本草撮要》
 - 桔梗《本草纲目》
 - 桔梗《本草害利》
 - 桔梗《本草经集注》
 - 桔梗《本草经解》
 - 桔梗《本草经解》
 - 桔梗《本草蒙筌》
 - 桔梗《本草求真》
 - 桔梗《本草思辨录》
 - 桔梗《本草思辨录》
 - 桔梗《本草图经》
 - 桔梗《本草图经》
 - 桔梗《本草新编》
 - 桔梗《本草新编》
 - 桔梗《本草衍义》
 - 桔梗《本草易读》
 - 桔梗《本草易读》
 - 桔梗《本草择要纲目》
 - 桔梗《本草择要纲目》
 - 桔梗《本经逢原》
 - 桔梗《得配本草》
 - 桔梗《冯氏锦囊秘录》
 - 桔梗《顾松园医镜》
 - 桔梗《雷公炮制药性解》
 - 桔梗《雷公炮炙论》
 - 桔梗《雷公炮炙论》
 - 桔梗《名医别录》
 - 桔梗《千金翼方》
 - 桔梗《神农本草经》
 - 桔梗《汤液本草》
 - 桔梗《外科全生集》
 - 桔梗《吴普本草》
 - 桔梗《新修本草》
 - 桔梗《药鉴》
 - 桔梗《药鉴》
 - 桔梗《药笼小品》
 - 桔梗《药笼小品》
 - 桔梗《药性切用》
 - 桔梗《药征》
 - 桔梗《药征》
 - 桔梗《医学入门》
 - 桔梗《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桔梗《长沙药解》
 - 桔梗《长沙药解》
 - 桔梗《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桔梗《证类本草》
 - 桔梗《证类本草》
 - 桔梗《中药炮制》
 - 桔梗《中药学》
 - 桔梗茶《茶饮保健》
 - 桔梗散《妇人大全良方》
 - 桔梗汤《备急千金要方》
 - 桔梗汤《冯氏锦囊秘录》
 - 桔梗汤《仁术便览》
 - 桔梗汤《仁术便览》
 - 桔梗汤《儒门事亲》
 - 桔梗汤《伤寒寻源》
 - 桔梗汤《伤寒寻源》
 - 桔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桔梗汤《汤头歌诀》
 - 桔梗汤《汤头歌诀》
 - 桔梗汤《外科理例》
 - 桔梗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桔梗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桔梗丸《备急千金要方》
 - 桔梗丸《仙传外科集验方》
 - 苦桔梗《本草害利》
 - 紫桔梗【中药大全】
 - 桔梗芦头【中药大全】
 - 桔梗汤方《伤寒论》
 - 桔梗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桔梗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桔梗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桔梗汤方《医宗金鉴》
 - 桔梗汤方《医宗金鉴》
 - 桔梗饮子《妇人大全良方》
 - 甘草桔梗汤《时方妙用》
 - 桔梗(散)《本草分经》
 - 桔梗(散)《本草分经》
 - 桔梗(散)《本草分经》
 - 桔梗花图片【皮花类中药】
 - 桔梗破气丸《备急千金要方》
 - 桔梗枳壳汤《此事难知》
 - 桔梗枳壳汤《此事难知》
 - 桔梗枳壳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荏子桔梗丸《备急千金要方》
 - 洋桔梗图片【名花类中药】
 - 鱼杏桔梗茶【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枳壳配桔梗【中药基础】
 - 桔梗不能升散《读医随笔》
 - 桔梗不能升散《读医随笔》
 - 桔梗种植技术【中药种贮】
 - 识别真假桔梗【中药鉴别】
 - 桔梗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桔梗甘草防风汤《仁术便览》
 - 桔梗汤(玉函)《张氏医通》
 - 桔梗汤(玉函)《张氏医通》
 - 桔梗实用种植技术【中药种贮】
 - 桔梗无性繁殖技术【中药种贮】
 - 中药桔梗详细介绍【中药基础】
 - 种植桔梗把好五关【中药种贮】
 - 丹皮不凉(并桔梗)《读医随笔》
 - 丹皮不凉(并桔梗)《读医随笔》
 - 桔梗汤(主治同上)《伤寒括要》
 - 桔梗田化学除草技术【中药种贮】
 - 《本经》桔梗功效释义【中药基础】
 - 安徽亳州桔梗近期动态【中药资源】
 -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方《伤寒杂病论》
 -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读医随笔》
 - 青蒿桔梗柴胡泽泻龙骨《读医随笔》
 - 葶苈括萎桔梗牡丹汤方《伤寒杂病论》
 - 甘草桔梗证十一 少阴十二《伤寒悬解》
 -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方《伤寒杂病论》
 - 沂源县桔梗年销量占全国半壁江山【中药资源】
 - 北沙参桔梗之乡,进入药材收获旺季【中药资源】
 - 桔梗汤百十一 方见《伤寒·少阴》《金匮悬解》
 - 《外台》桔梗白散十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 桔梗散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等。《苏沈良方》
 - 桔梗散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等。《苏沈良方》
 - 杏仁桑白皮款冬花马兜铃金沸草紫菀苏子射干百合桔梗《轩岐救正论》
 - 杏仁桑白皮款冬花马兜铃金沸草紫菀苏子射干百合桔梗《轩岐救正论》
 
桔梗
- 桔梗入药验方【中医知识】
 - 桔梗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桔梗种植技术【中医知识】
 - 桔梗的丰产栽培【中医知识】
 - 桔梗 中药诗赏析【中医知识】
 - 桔梗蜜饯的加工技术【中医知识】
 - 洋桔梗的采切与保鲜【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桔梗轮纹病【中医知识】
 - 真假桔梗好区别吗?【中医知识】
 - 《本经》桔梗功效释义【医案心得】
 - 桔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桔梗高产栽培种植技术【中医知识】
 - 桔梗夏播秋栽效益更好【中医知识】
 - 宣肺祛痰的桔梗食疗方【中医知识】
 - 桔梗与沙参的植物形态区别【中医知识】
 - 桔梗的副作用-桔梗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桔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中医知识】
 - 桔梗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中医知识】
 - 《桔梗谣》、汉医与《古书医言》【中医知识】
 - 李兴镇种植加工桔梗创汇千万美元【中医知识】
 - 枳壳配桔梗 肺病常用对药(3)【医案心得】
 - 黄芩板蓝根柴胡白术北沙参桔梗甘草七种药材采后巧加工【中医知识】
 - 板蓝根,牡丹,黄芩,柴胡,白术,射干,桔梗药材种子鉴别【中医知识】
 
《本草纲目》草部
- 甘草
 - 黄耆
 - 人参
 - 芦
 - 沙参
 - 荠
 - 隐忍叶
 - 桔梗
 - 长松
 - 黄精
 - 葳蕤
 - 知母
 - 肉苁蓉
 - 列当
 - 锁阳
 - 天麻
 - 赤箭
 - 术
 - 狗脊
 - 贯众
 - 巴戟天
 - 远志
 - 百脉根
 - 淫羊藿
 - 仙茅
 - 玄参
 - 地榆
 - 丹参
 - 紫参
 - 王孙
 - 紫草
 - 白头翁
 - 白芨
 - 三七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秦艽
 - 茈胡
 - 前胡
 - 防风(铜芸,茴芸,茴草)
 - 独活
 - 土当归
 - 都管草
 - 升麻
 - 苦参
 - 白藓
 - 延胡索
 - 贝母
 - 山慈菇
 - 石蒜
 - 水仙
 - 白茅
 - 地筋
 - 芒
 - 龙胆
 - 细辛
 - 杜衡
 - 及己
 - 鬼督邮
 - 徐长卿
 - 白薇
 - 白前
 - 草犀
 - 钗子股
 - 吉利草
 - 朱砂根
 - 辟虺雷
 - 锦地罗
 - 紫金牛
 - 拳参
 - 铁线草
 - 金丝草
 - 当归
 - 芎
 - 蘼芜
 - 蛇床
 - 本(茇,鬼卿)
 - 蜘蛛香
 - 白芷
 - 芍药
 - 牡丹
 - 木香
 - 甘松香
 - 山柰
 - 廉姜
 - 杜若
 - 山姜
 - 高良姜
 - 豆蔻
 - 白豆蔻
 - 缩砂密
 - 益智子
 - 荜茇
 - 酱
 - 肉豆蔻
 - 补骨脂
 - 姜黄
 - 郁金
 - 蓬莪术
 - 荆三棱
 - 莎草,香附子
 - 瑞香
 - 茉莉
 - 郁金香
 - 茅香
 - 白茅香
 - 排草香
 - 迷迭香
 - 车香
 - 艾纳香
 - 兜纳香
 - 线香
 - 藿香
 - 零陵香
 - 薰草
 - 兰草
 - 泽兰
 - 马兰
 - 益奶草
 - 香薷
 - 石香
 - 爵床
 - 假苏
 - 薄荷
 - 积雪草
 - 苏
 - 水苏
 - 荠(臭苏,青白苏)
 - 菊
 - 野菊
 - 庵
 - 蓍
 - 艾
 - 千年艾
 - 茵陈蒿
 - 青蒿
 - 黄花蒿
 - 白蒿
 - 角蒿
 - KT蒿(莪蒿,萝蒿,抱娘蒿)
 - 马先蒿
 - 阴地厥
 - 牡蒿
 - 九牛草
 - 茺蔚
 - 錾菜
 - 薇衔
 - 夏枯草
 - 刘寄奴草
 - 曲节草
 - 丽春草
 - 旋复花
 - 青葙
 - 雁来红
 - 天灵草
 - 思子
 - 鸡冠
 - 红蓝花
 - 番红花
 - 燕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南草,龙豆)
 - 苦(苦板)
 - 漏芦
 - 飞廉
 - 苎麻
 - 麻(白麻)
 - 大青
 - 小青
 - 葫芦巴
 - 蠡实
 - 恶实
 - 耳
 - 天名精
 - 鹤虱
 - 火草
 - 箬
 - 芦(苇,葭)
 - 甘蕉
 - 荷
 - 麻黄
 - 木贼
 - 石龙刍
 - 龙常草
 - 灯心草
 - 地黄
 - 生地黄
 - 牛膝
 - 紫菀
 - 女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捶胡根
 - 淡竹叶(碎骨子)
 - 鸭跖草
 - 葵
 - 蜀葵
 - 菟葵
 - 黄蜀葵
 - 龙葵
 - 龙珠
 - 酸浆
 - 蜀羊泉
 - 鹿蹄草
 - 败酱
 - 迎春花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
 - 决明子
 - 地肤
 - 瞿麦
 - 王不留行
 - 剪春罗
 - 金盏草
 - 葶苈
 - 车前
 - 狗舌草
 - 马鞭草
 - 蛇含
 - 女青
 - 鼠尾草
 - 野狼把草
 - 狗尾草
 - 鳢肠
 - 连翘
 - 陆英
 - 蒴
 - 水英
 - 蓝
 - 马蓝
 - 蓝淀
 - 青黛
 - 甘蓝
 - 蓼
 - 荭草
 - 天蓼
 - 毛蓼
 - 海根
 - 火炭母草
 - 三白草
 - 蚕网草
 - 蛇网草
 - 虎杖
 - 莸
 - 蓄
 - 荩草
 - 蒺藜
 - 白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地杨梅
 - 水杨梅
 - 地蜈蚣草
 - 半边莲
 - 紫花地丁
 - 鬼针草
 - 独用将军
 - 见肿消
 - 攀倒甑
 - 水甘草
 - 大黄
 - 商陆
 - 花
 - 野狼毒
 - 防葵
 - 牙子
 - 茹
 - 大戟
 - 泽漆
 - 甘遂
 - 续随子
 - 叶及茎中白汁
 - 莨菪
 - 云实
 - 蓖麻
 - 常山,蜀漆
 - 藜芦
 - 马肠根
 - 木藜芦
 - 附子
 - 乌头
 - 天雄
 - 侧子
 - 漏篮子
 - 草乌头
 - 白附子
 - 虎掌
 - 由跋
 - 鬼芋,鬼头
 - 半夏
 - 蚤休
 - 鬼臼
 - 射干
 - 鸢尾
 - 玉簪
 - 凤仙
 - 坐拿草
 - 曼陀罗花
 - 羊踯躅
 - 羊不吃草
 - 芫花
 - 荛花
 - 醉鱼草
 - 莽草
 - 茵芋
 - 石龙芮
 - 毛茛
 - 牛扁
 - 麻,毛KT
 - 格注草
 - 海芋
 - 钩吻
 - 菟丝子
 - 五味子
 - 蓬
 - 复盆子
 - 悬钩子
 - 蛇莓
 - 使君子
 - 木鳖子
 - 番木鳖
 - 马兜铃
 - 藤子
 - 预知子
 - 牵牛子
 - 旋花
 - 紫葳
 - 营实,墙蘼
 - 月季花
 - 栝蒌
 - 王瓜
 - 葛
 - 黄环
 - 天门冬
 - 百部
 - 何首乌
 - 萆
 - 菝
 - 土茯苓
 - 白蔹
 - 女萎
 - 赭魁
 - 鹅抱
 - 伏鸡子根
 - 千金藤
 - 九仙子
 - 山豆根
 - 黄药子
 - 解毒子
 - 白药子
 - 会州白药
 - 冲洞根
 - 威灵仙
 - 茜草
 - 剪草
 - 防己
 - 通草
 - 通脱木
 - 钓藤
 - 黄藤
 - 白兔藿
 - 白花藤
 - 白英
 - 萝
 - 赤地利
 - 紫葛
 - 乌蔹莓
 - 勒草,葛勒蔓
 - 羊桃
 - 络石
 - 木莲
 - 扶芳藤
 - 常春藤
 - 千岁
 - 忍冬
 - 甘藤
 - 甜藤
 - 含水藤
 - 天仙藤
 - 紫金藤
 - 南藤
 - 清风藤
 - 百棱藤
 - 省藤
 - 紫藤
 - 落雁木
 - 风延母
 - 藤黄
 - 泽泻
 - 恭草
 - 羊蹄
 - 酸模
 - 龙舌草
 - 菖蒲
 - 白菖
 - 香蒲
 - 蒲黄
 - 菰
 - 苦草
 - 水萍
 - 苹
 - 萍蓬草
 - 荇菜
 - 马蹄草(茆,露葵,水葵)
 - 水藻
 - 海藻
 - 海蕴
 - 海带
 - 昆布
 - 越王余
 - 石帆
 - 水松
 - 石斛
 - 骨碎补
 - 石韦
 - 金星草
 - 石长生
 - 石苋
 - 景天
 - 佛甲草
 - 虎耳草
 - 石胡荽
 - 螺厣草
 - 酢浆草
 - 地锦
 - 离鬲草
 - 仙人草
 - 仙人掌草
 - 崖棕
 - 紫背金盘草
 - 白龙须
 - 陟厘
 - 干苔
 - 井中苔,萍蓝
 - 船底苔
 - 石蕊
 - 地衣草
 - 垣衣
 - 屋游
 - 昨叶何草
 - 乌韭
 - 土马鬃
 - 卷柏
 - 玉柏
 - 石松
 - 桑花
 - 马勃
 - 百草
 - 百草花
 - 树孔中草
 - 产死妇人冢上草
 - 燕蓐草
 - 鸡窠草
 - 猪窠草
 - 屈草
 - 别羁
 - 《名医别录》
 - 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