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
蕺
(音戢。《别录》下品)
【释名】菹菜(恭)、鱼腥草。
时珍曰︰蕺字,段公路《北户录》作蕊,音戢。秦人谓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
【集解】恭曰︰蕺菜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
保升曰︰茎、叶俱紫,赤英,有臭气。
时珍曰︰案︰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状三角,一边红,一边青。
可以养猪。又有五蕺(即五毒草),花、叶相似,但根似狗脊。
见草部。
叶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
《别录》曰︰多食,令人气喘。
弘景曰︰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诜曰︰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思邈曰︰素有香港脚人食之,一世不愈。
【主治】蠷尿疮(《别录》)。淡竹筒内煨熟,捣敷恶疮、白秃(大明)。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疾,解毒(时珍)。
【附方】旧一,新七。
背疮热肿︰蕺菜捣汁涂之,留孔以泄热毒,冷即易之。(《经验方》)。
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握,煎汤熏洗,仍以草挹痔即愈。一方︰洗后以枯矾入片脑少许,敷之。(《救急方》)。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即愈。徽人所传方也。(陆氏《积德堂方》)
小儿脱肛︰鱼腥草擂如泥,先以朴硝水洗过,用芭蕉叶托住药坐之,自入也。(《永类方》)
虫牙作痛︰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入泥少许,和作小丸如豆大。随牙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齐用,恐闭耳气。塞一日夜,取看有细虫为效。(《简便方》)
断截疟疾︰紫蕺一握。捣烂绢包,周身摩擦,得睡有汗即愈。临发前一时作之。(《救急易方》)
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甚效。(同上)
蕺
- 蕺【本草纲目】图文版
 - 蕺《本草纲目》
 - 蕺《冯氏锦囊秘录》
 - 蕺《名医别录》
 - 蕺《千金翼方》
 - 蕺《新修本草》
 - 蕺菜《饮食须知》
 - 蕺草《本经逢原》
 - 蕺(音戢)《证类本草》
 - 蕺叶秋海棠【中药大全】
 - 蕺菜(鱼腥草)〈温〉《食疗本草》
 
蕺
《本草纲目》菜部
- 韭
 - 韭子
 - 山韭
 - 葱
 - 葱茎白
 - 葱茎白叶
 - 葱茎白汁
 - 葱茎白须
 - 葱茎白花
 - 葱茎白实
 - 薤白
 - 胡葱
 - 蒜
 - 蒜叶
 - 山蒜
 - 葫
 - 五辛菜
 - 芸苔
 - 菘
 - 芥
 - 白芥
 - 芜菁
 - 莱菔
 - 生姜
 - 干姜
 - 茼蒿
 - 邪蒿
 - 胡荽
 - 胡萝卜
 - 水英(芹菜)
 - 堇
 - 紫堇
 - 马蕲
 - 茴香,八角珠
 - 莳萝
 - 罗勒
 - 白花菜
 - 辣米菜
 - 草豉
 - 菠
 - 蕹菜
 - 甜菜
 - 东风菜
 - 护生草
 - 菥
 - 繁缕
 - 鸡肠草
 - 苜蓿
 - 苋
 - 马齿苋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水苦(谢婆菜)
 - 翻白草
 - 仙人杖草
 - 蒲公英
 - 黄瓜菜
 - 生瓜菜
 - 落葵
 - 蕺
 - 蕨
 - 水蕨
 - 薇
 - 翘摇
 - 鹿藿
 - 灰涤菜(金锁夭)
 - 藜
 - 秦荻藜
 - 醍醐菜
 - 芋(蹲鸱,土芝)
 - 土芋
 - 薯蓣
 - 零余子
 - 甘薯
 - 百合
 - 山丹
 - 草石蚕
 - 竹笋
 - 茄
 - 茄子
 - 苦茄
 - 壶卢
 - 壶瓠
 - 苦瓠
 - 败瓢
 - 冬瓜
 - 南瓜
 - 越瓜
 - 胡瓜
 - 丝瓜
 - 苦瓜
 - 紫菜
 - 似紫菜
 - 石花菜
 - 鹿角菜
 - 龙须菜
 - 睡菜
 - 芝
 - 青芝(龙芝)
 - 赤芝(丹芝)
 - 黄芝(金芝)
 - 白芝(玉芝,素芝)
 - 黑芝(玄芝)
 - 紫芝(木芝)
 - 木耳
 - 桑耳
 - 槐耳
 - 榆耳
 - 柳耳
 - 柘耳
 - 杨栌耳
 - 杉菌
 - 皂荚蕈
 - 香蕈
 - 葛花菜
 - 天花蕈
 - 蘑菰蕈
 - 鸡菌
 - 舵菜
 - 土菌
 - 地芩
 - 竹蓐
 - 芦菌
 - 地耳
 - 石耳
 - 互考诸菜
 - 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