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渴不止
疮疡作渴,当分经络所属,及血气虚实而治。若 痛发热便利调和者,邪在腑也,用清热。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邪在脏也,先用,如未应,用。 痛炽盛,邪在经络也,用。右关脉洪数有力者,胃火消烁津液也,用。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胃虚津液短少也,用。饮食失度,胃气内伤而亡津液者,用。脓血出多,而气血虚弱者,用加五味子。禀肾不足,而津液短少者,用。其余当临症制宜。
一小儿右颊患疮,作渴饮冷,目黄唇裂,此脾胃实热也,用泻而愈。后伤食作渴,遍身皆黄,少用,黄退而渴益甚,此热退而真气虚也,用而痊。
一女子臂痈,口干饮汤,小便频数,此脾肺气虚,用四君、黄 、干姜及而愈。
一小儿腹痈溃后,作渴饮汤,此脾胃气虚,用六君、黄 、而渴止,用而疮敛。
一女子面疮,作渴饮汤面赤,此脾气虚热也,先用,又用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素粱,口舌生疮,作渴饮冷,手足常热,此胃经积热,先用竹叶二剂,又用竹叶黄 汤二剂渐愈,再用去木香而愈。又一小儿所患同前,先用,再用而愈。
一小儿患瘰 ,面赤作渴,余谓肝肾虚热,用加减、、,月余诸症顿愈,佐以而愈。
一小儿口干作渴,发冷泄泻,诸药不效,皆谓不起,右关脉弦数,按之沉伏,寻揣腹中隐伏一块鸡卵大,此肝脾疳也,用,三月而消,兼丸,三月诸症渐退;却以白术散为主,四味为佐而痊。
一小儿臀疽将愈而作渴,小便频数,面色常赤,脉洪数,按之无力,尺脉为甚,余谓禀父肾虚。不信,乃降火生津,更作呕腹痛而殁。
一小儿十五岁,面患疮,两足发热作渴,余谓肾经虚热,泛服杂药,小便如淋而殁。
治胃经气虚内热,患疮作渴。
竹叶 石膏( 。各三钱) 甘草 人参(各二钱) 麦门冬(五钱)
上每服二钱,姜水煎,婴儿母同服。
竹叶黄 汤 治脾胃经热毒疮疡作渴,神效。
淡竹叶 黄芩(炒)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 。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上每服二钱,水煎。
黄 治疮疡气虚作渴,愈后复渴尤宜服之。
黄 (炙,六钱) 甘草(炙,钱)
上水煎服。
熟地黄(八两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上为末,入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数丸,温水空心送下。行迟鹤膝加鹿茸、牛膝、五加皮。若因肾肝血虚,发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上壅;或风客淫气,瘰 结核;或四肢发搐,眼目 动;或咳嗽吐血,头目眩晕;或咽喉燥痛,口舌破裂;或自汗盗汗,便血诸血;或禀肾气不足,肢体形弱,筋挛骨肿;或解颅失音,畏明下窜;或早近女色,精血亏耗,五脏齐损之症。并宜服之。
泻 治脾胃经实热患疮,口渴饮冷。
藿香叶(七叶) 石膏( ,五钱) 甘草 防风 山栀仁(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蜜少许,婴儿乳母服之。
东垣(方见出血不止)
(方见用败毒之药)
补中益气汤(方见肌肉不生)
(方见发热不止)
(方见热毒口疮)
(方见热毒疮疡)
(方见腹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