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栀子
(《本经》中品)
【释名】木丹(《本经》)、越桃(《别录》)、时珍曰︰卮,酒器也。栀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司马相如赋云︰鲜支黄砾。注云︰鲜支即支子也。佛书称其花为卜,谢灵运谓之林兰,曾端伯呼为禅友。或曰︰卜金色,非栀子也。
【集解】《别录》曰︰栀子生南阳川谷。九月采实,曝干。
三种小异,以七棱者为良。经霜乃取,入染家用,于药甚稀。
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浓硬,又似樗蒲子。二、三说即西域卜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殖传》云︰卮、茜千石,与千户侯等。言获利博也。入药用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雷《炮炙论》谓之伏尸
时珍曰︰栀子,叶如兔耳,浓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蜀中有红栀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色。
【修治】曰︰凡使,须要如雀脑,并须长有九路赤色者为上。先去皮、须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为末用。震亨曰︰治上焦、中焦连壳用,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治血病,炒黑用。
【气味】苦,寒,无毒。
《别录》曰︰大寒。元素曰︰气薄味浓,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
杲曰︰沉也,阴也。入手太阴肺经血分。《丹书》︰栀子柔金。
【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鼻,白癞、赤癞、疮疡(《本经》)。疗目赤热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别录》)。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虫毒(甄权)。解玉支主喑哑,紫癜风(孟诜)。治心烦懊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元素)。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震亨)。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烫火伤(时珍)。
【发明】元素曰︰栀子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
其用有四︰心经客热一也,除烦躁二也,去上焦虚热三也,治风四也。
震亨曰︰栀子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温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栀子以导热药,则邪易伏而病易退。
好古曰︰本草不言栀子能吐,仲景用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食令上吐,则邪因以出,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也。或用为利小便药,实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清则化行,而膀胱津液之府,得此气化而出也。本草言治大小肠热,乃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仲景治烦躁用栀子豉汤,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香杲曰︰仲景以栀子色赤味苦,入心而治烦;香豉色黑味咸,入肾而治躁。
宗奭曰︰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治之。因其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而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也。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用去皮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炙甘草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发黄,皆用栀子、茵陈、甘草、香豉四物作汤饮。又治大病后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
【附方】旧十,新十七。
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屡用有效。(黎居士《简易方》)。
小便不通︰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沧盐少许。捣贴脐及囊,良久即通。(《普济方》)。
血淋涩痛︰生山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下。(《经验良方》)。
下利鲜血︰栀子仁,烧灰,水服一钱匕。(《食疗本草》)。
酒毒下血︰老山栀子仁,焙研。每新汲水服一钱匕。(《圣惠方》)。
热毒血痢︰栀子十四枚,去皮捣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三服,大效。亦可水煎服。(《肘后方》)。
临产下痢︰栀子,烧研,空心热酒服一匙。甚者不过五服。(《胜金方》)。
妇人胎肿属湿热︰山栀子一合炒研。每服二、三钱,米饮下。丸服亦可。(热水肿疾︰山栀子仁炒研,米饮服三钱。若上焦热者,连壳用。(《丹溪纂要》)。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未得吐下︰栀子二七枚烧研,熟酒服之立冷热腹痛刺,不思饮食︰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研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小腹痛,茴香汤下。(《博济方》)
,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丹溪纂要》)。
五脏诸气,益少阴血︰用栀子炒黑研末,生姜同煎,饮之甚捷。(《丹溪纂要》)。
五尸疰病︰冲发心胁刺痛,缠绵无时。栀子三七枚烧末,水服。(《肘后方》)。
热病食复及交接后发动欲死,不能语︰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一升服,令微汗。(《梅师方》)。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服之。或吐或不吐,立效。(阎孝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赤眼肠秘︰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水一升,煎半升,去滓,入大黄末三钱,温服。(《普济方》)。
吃饭直出︰栀子二十个,微炒去皮,水煎服。(《怪症奇方》)。
风痰头痛不可忍︰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吐即止。(《兵部手集》)。
鼻上酒︰栀子炒研,黄蜡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细茶下,日二服。忌酒、麸、煎火焰丹毒︰栀子捣,和水涂之。(《梅师方》)。
火疮未起︰栀子仁烧研,麻油和,封之。已成疮,烧白糖灰粉之。(《千金方》)。
眉中练癣︰栀子烧研,和油敷之。(《保幼大全》)。
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甚效。(《集简方》)。
犬咬伤︰栀子皮(烧研)、石硫黄等分,汤荡火烧︰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花
【主治】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时珍)。
【附录】木戟藏器曰︰生山中。叶如栀子。味辛,
栀子
- 栀子【本草纲目】图文版
 - 栀子【果实类中药】
 - 栀子【中草药图片】
 - 栀子【中药大全】
 - 栀子【中药图谱】
 - 栀子《本草备要》
 - 栀子《本草乘雅半偈》
 - 栀子《本草乘雅半偈》
 - 栀子《本草崇原》
 - 栀子《本草崇原》
 - 栀子《本草从新》
 - 栀子《本草分经》
 - 栀子《本草分经》
 - 栀子《本草分经》
 - 栀子《本草分经》
 - 栀子《本草纲目》
 - 栀子《本草害利》
 - 栀子《本草求真》
 - 栀子《本草思辨录》
 - 栀子《本草思辨录》
 - 栀子《本草图经》
 - 栀子《本草图经》
 - 栀子《本草衍义》
 - 栀子《本草择要纲目》
 - 栀子《本草择要纲目》
 - 栀子《本经逢原》
 - 栀子《顾松园医镜》
 - 栀子《雷公炮炙论》
 - 栀子《雷公炮炙论》
 - 栀子《侣山堂类辩》
 - 栀子《侣山堂类辩》
 - 栀子《名医别录》
 - 栀子《千金翼方》
 - 栀子《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栀子《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栀子《食疗本草》
 - 栀子《汤液本草》
 - 栀子《新修本草》
 - 栀子《药鉴》
 - 栀子《药鉴》
 - 栀子《药征》
 - 栀子《药征》
 - 栀子《医学入门》
 - 栀子《饮膳正要》
 - 栀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栀子《长沙药解》
 - 栀子《长沙药解》
 - 栀子《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栀子《证类本草》
 - 栀子《证类本草》
 - 栀子《中药炮制》
 - 栀子《中药学》
 - 焦栀子【中药大全】
 - 山栀子《本草撮要》
 - 山栀子《本草害利》
 - 山栀子《本草蒙筌》
 - 山栀子《本草新编》
 - 山栀子《本草新编》
 - 山栀子《本草易读》
 - 山栀子《本草易读》
 - 山栀子《冯氏锦囊秘录》
 - 栀子根【中药大全】
 - 栀子花【中药大全】
 - 栀子花《滇南本草》
 - 栀子花《滇南本草》
 - 栀子煎《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栀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栀子汤《苏沈良方》
 - 栀子汤《苏沈良方》
 - 栀子汤《医学心悟》
 - 栀子丸《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丸《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叶【中药大全】
 - 栀子粥《医学入门》
 - 山栀子散《普济本事方》
 - 小果栀子【中药大全】
 - 栀子豉汤《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豉汤《冯氏锦囊秘录》
 - 栀子豉汤《目经大成》
 - 栀子豉汤《删补名医方论》
 - 栀子豉汤《伤寒括要》
 - 栀子豉汤《伤寒寻源》
 - 栀子豉汤《伤寒寻源》
 - 栀子豉汤《时方妙用》
 - 栀子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豉汤《医方考》
 - 栀子豉汤《医方论》
 - 栀子豉汤《医学心悟》
 - 栀子豉汤《医宗金鉴》
 - 栀子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豉证《医学摘粹》
 - 栀子豉证《医学摘粹》
 - 栀子花根【中药大全】
 - 栀子简介【中药基础】
 - 栀子仁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栀子仁汤《外科理例》
 - 栀子仁汤《外科理例》
 - 栀子仁饮《妇人大全良方》
 - 栀子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汤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 茵陈栀子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栀子柏皮汤《删补名医方论》
 - 栀子柏皮汤《伤寒括要》
 - 栀子柏皮汤《伤寒寻源》
 - 栀子柏皮汤《伤寒寻源》
 - 栀子柏皮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柏皮汤《医方考》
 - 栀子柏皮汤《医学心悟》
 - 栀子柏皮汤《医宗金鉴》
 - 栀子柏皮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豉汤方《伤寒论》
 - 栀子豉汤方《伤寒明理论》
 - 栀子豉汤方《伤寒明理论》
 - 栀子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豉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大黄汤《金匮悬解》
 - 栀子大黄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大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大青汤《妇人大全良方》
 - 栀子干姜汤《伤寒括要》
 - 栀子干姜汤《伤寒寻源》
 - 栀子干姜汤《伤寒寻源》
 - 栀子干姜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干姜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鼓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厚朴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金花丸【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浓朴汤《伤寒括要》
 - 栀子浓朴汤《伤寒寻源》
 - 栀子浓朴汤《伤寒寻源》
 - 栀子仁煎方《备急千金要方》
 - 栀子仁饮子《妇人大全良方》
 - 栀子香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香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香豉证《医学摘粹》
 - 枳实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 枳实栀子汤《仁术便览》
 - 寒凉药之栀子【中药基础】
 - 识别真假栀子【中药鉴别】
 - 栀子柏皮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柏皮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大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大黄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甘草豉汤《伤寒寻源》
 - 栀子甘草豉汤《伤寒寻源》
 - 栀子甘草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甘草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干姜汤方《伤寒论》
 - 栀子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干姜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厚朴汤方《伤寒论》
 - 栀子厚朴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化学成份【中药化学】
 - 栀子生姜豉汤《伤寒寻源》
 - 栀子生姜豉汤《伤寒寻源》
 - 栀子生姜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生姜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栀子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枳实栀子豉汤《伤寒括要》
 - 枳实栀子豉汤《伤寒寻源》
 - 枳实栀子豉汤《伤寒寻源》
 - 枳实栀子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枳实栀子豉汤《医学读书记》
 - 枳实栀子豉汤《医学读书记》
 - 枳实栀子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栀子大黄汤《医方考》
 - 栀子豉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栀子豉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栀子豉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栀子豉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栀子甘草豉汤方《伤寒论》
 - 栀子甘草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甘草豉汤方《医宗金鉴》
 - 栀子酒(黄疸)【百病药酒】
 - 栀子浓朴枳实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栀子生姜豉汤方《伤寒论》
 - 栀子生姜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生姜豉汤方《医宗金鉴》
 - 枳实栀子豉汤方《伤寒论》
 - 枳实栀子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枳实栀子大黄汤《内外伤辨》
 - 枳实栀子鼓汤方《医宗金鉴》
 - 二陈加黄连栀子汤《医方考》
 - 栀子豉汤(玉函)《张氏医通》
 - 栀子豉汤(玉函)《张氏医通》
 -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有性繁殖技术【中药种贮】
 - 枳实大黄栀子豉汤《备急千金要方》
 - 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备急千金要方》
 -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考《医方考》
 - 生栀子炒栀子炮栀子《轩岐救正论》
 - 生栀子炒栀子炮栀子《轩岐救正论》
 - 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医方考》
 -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医方考》
 - 黄栀子的栽培和粗加工【中药种贮】
 - 栀子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中药种贮】
 -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伤寒杂病论》
 - 看准了市场 种栀子致富【中药资源】
 - 三措施防止栀子落花落果【中药种贮】
 - 宜宾黄栀子急盼销售出路【中药营销】
 - 栀子金花丸(百草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大唐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丹龙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方健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河西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宏兴集团)【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九郡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三九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双士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天九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天奇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天生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天原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亿利科技)【实火证中成药】
 -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柏皮证十三 太阴十四《伤寒悬解》
 - 栀子茶、黄连茶、栝蒌瓤茶《医学入门》
 - 栀子金花丸(宏济堂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金花丸(孔圣堂制药)【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香豉证二十 太阳九十《伤寒悬解》
 - 忌栀子证二十一 太阳九十一《伤寒悬解》
 - 心烦不眠:第二十七栀子豉汤《河间伤寒心要》
 - 栀子甘草豉汤(症治见前方)《伤寒括要》
 - 栀子干姜证十八 太阳八十八《伤寒悬解》
 - 栀子厚朴证十七 太阳八十七《伤寒悬解》
 - 栀子金花丸(利君秦岭药业)【实火证中成药】
 - 栀子生姜豉汤(症治见前方)《伤寒括要》
 - 栀子白虎猪苓证十四 阳明六十五《伤寒悬解》
 - 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白虎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唐河:“天然栀子”站立“产业前沿”【中药资源】
 - 栀子豉汤八十八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 黄芩黄连白芍龙胆黄柏知母石膏葛根滑石柴胡栀子《轩岐救正论》
 - 黄芩黄连白芍龙胆黄柏知母石膏葛根滑石柴胡栀子《轩岐救正论》
 
栀子
- 栀子药用【中医知识】
 - 栀子用途【中医知识】
 - 栀子的药用【中医知识】
 - 栀子的作用【中医知识】
 - 栀子金花丸【中医知识】
 - 栀子响螺汤【中医知识】
 - 栀子治病验方【中医知识】
 - 清暑消夏栀子花【中医知识】
 - 雪魄冰花栀子香【中医知识】
 - 栀子的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栀子花开堪入药【中医知识】
 - 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医案心得】
 - 栀子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中医知识】
 - 丹皮配栀子 主治肝胆热【中医知识】
 - 药用植物害虫黄栀子灰蝶【中医知识】
 - 杜仲五味子栀子,金银花冬剪技术【中医知识】
 - 武警医学院探明栀子抗类风湿机制【中医知识】
 
《本草纲目》木部
- 柏
 - 柏实
 - 柏叶
 - 柏枝
 - 柏脂
 - 柏根白皮
 - 松
 - 松脂
 - 松节
 - 松叶
 - 松花
 - 松根白皮
 - 松木皮
 - 杉
 - 杉木
 - 杉皮
 - 杉叶
 - 杉子
 - 桂
 - 菌桂
 - 天竺桂
 - 月桂
 - 木兰
 - 辛夷
 - 沉香
 - 蜜香
 - 丁香
 - 檀香
 - 白旃檀
 - 紫檀香
 - 降真香
 - 楠
 - 樟
 - 钓樟
 - 乌药
 - 乌药根
 - 乌药叶(乌药嫩叶)
 - 乌药子
 - 兜娄婆香
 - 必栗香
 - 枫香脂
 - 薰陆香
 - 没药
 - 骐竭
 - 质汗
 - 安息香
 - 苏合香
 - 詹糖香
 - 笃耨香
 - 龙脑香
 - 樟脑
 - 阿魏
 - 芦荟
 - 胡桐泪
 - 返魂香
 - 柏木
 - 檀桓
 - 小柏
 - 黄栌
 - 浓朴
 - 杜仲
 - 杜仲皮
 - 杜仲芽
 - 椿樗
 - 漆
 - 干漆
 - 漆叶
 - 漆子
 - 漆花
 - 梓
 - 梓白皮
 - 梓叶
 - 楸
 - 楸木白皮
 - 楸叶
 - 桐
 - 桐叶
 - 桐木皮
 - 桐花
 - 梧桐
 - 罂子桐
 - 桐子油
 - 海桐
 - 海桐木皮
 - 刺桐花
 - 楝
 - 楝实
 - 楝根,楝木皮
 - 楝花
 - 楝叶
 - 槐
 - 槐实
 - 槐花
 - 槐叶
 - 槐枝
 - 槐木皮,槐根白皮
 - 槐胶
 - 檀
 - 荚
 - 秦皮
 - 合欢
 - 合欢木皮
 - 皂荚
 - 皂荚子
 - 皂荚刺(天丁)
 - 皂荚木皮,皂荚根皮
 - 皂荚叶
 - 肥皂荚
 - 无患子
 - 栾华
 - 无食子(没石子)
 - 诃黎勒(诃子)
 - 婆罗得
 - 榉
 - 榉木皮
 - 榉叶
 - 柳(杨柳)
 - 柳华(柳絮)
 - 柳叶
 - 柳枝,柳根白皮
 - 柳胶
 - 柽柳
 - 水杨
 - 白杨
 - 白杨木皮
 - 白杨枝
 - 白杨叶
 - 棣杨
 - 松杨
 - 榆
 - 榆白皮(榆皮)
 - 榆叶
 - 榆花
 - 榆荚仁
 - 朗榆
 - 芜荑
 - 苏方木(苏木)
 - 乌木
 - 桦木
 - 桦木皮
 - 桦木脂
 - 戾木
 - 榈木
 - 棕榈
 - 潭木
 - 柯树
 - 乌木
 - 乌木根白皮
 - 乌木叶
 - 乌木油
 - 巴豆
 - 大风子
 - 海红豆
 - 相思子
 - 猪腰子
 - 石瓜
 - 桑
 - 桑根白皮
 - 桑皮中白汁
 - 桑椹(文武实)
 - 桑叶
 - 桑枝
 - 桑柴灰
 - 柘
 - 楮
 - 楮实,楮桃
 - 楮叶
 - 楮枝茎
 - 楮树白皮
 - 楮皮间白汁
 - 枳
 - 枳实
 - 枳壳
 - 枳根皮
 - 枳嫩叶
 - 枸橘
 - 栀子
 - 酸枣
 - 白棘
 - 蕤核
 - 蕤核仁
 - 山茱萸
 - 山茱萸实
 - 胡颓子
 - 金樱子
 - 郁李
 - 郁李核仁
 - 郁李根
 - 鼠李
 - 鼠李子
 - 鼠李皮
 - 女贞
 - 女贞实
 - 女贞叶
 - 冬青
 - 枸骨
 - 卫矛
 - 山矾
 - 似山矾
 - 南烛
 - 五加(五加追风,五佳,五花)
 - 五加皮
 - 枸杞
 - 枸杞苗
 - 枸杞地骨皮
 - 枸杞子
 - 溲疏
 - 杨栌
 - 石南
 - 石南叶
 - 石南实(鬼目)
 - 牡荆
 - 牡荆实
 - 牡荆叶
 - 牡荆根
 - 牡荆沥
 - 蔓荆
 - 蔓荆实
 - 栾荆
 - 栾荆子
 - 石荆
 - 紫荆
 - 紫荆木,紫荆皮
 - 木槿
 - 木槿皮,木槿根
 - 木槿花
 - 木槿子
 - 扶桑
 - 木芙蓉
 - 木芙蓉叶,木芙蓉花
 - 山茶
 - 山茶花
 - 山茶子
 - 蜡梅
 - 伏牛花
 - 密蒙花
 - 木绵
 - 柞木
 - 黄杨木
 - 不凋木
 - 卖子木(买子木)
 - 木天蓼
 - 放杖木
 - 接骨木
 - 灵寿木
 - 吻头木
 - 木麻
 - 大空木
 - 茯苓
 - 赤茯苓
 - 茯苓皮
 - 茯神
 - 琥珀
 - 珀
 - 猪苓
 - 雷丸
 - 桑上寄生(寄屑,寓木)
 - 松萝
 - 枫柳
 - 桃寄生
 - 柳寄生
 - 占斯
 - 石刺木
 - 竹
 - 竹叶
 - 淡竹叶
 - 苦竹叶
 - 竹根
 - 淡竹根
 - 苦竹根
 - 甘竹根
 - 淡竹茹
 - 苦竹茹
 - 竹茹
 - 淡竹沥
 - 竹沥
 - 苦竹沥
 - 慈竹沥
 - 慈竹箨
 - 竹实
 - 山白竹(小白竹)
 - 爆竹
 - 竹黄
 - 仙人杖
 - 鬼齿(鬼针)
 - 淮木
 - 城东腐木
 - 东家鸡栖木
 - 古厕木
 - 古榇板
 - 震烧木
 - 河边木
 - 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