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丹台玉案》卷四:坠痰丸
2.1 处方
大黄(酒煨)30克 贝母(去心)胆星 青礞石(煅过)石菖蒲各30克 麝香3克 蛇含石(煅红,醋淬七次)15克
2.2 制法
上药为末,姜汁为丸。
2.3 功能主治
2.4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时用白滚汤送下。
2.5 摘录
《丹台玉案》卷四
3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王氏手集》
3.1 组成
半夏1两(生姜制),天南星(米泔浸,切作片子,炙)半两,杜薄荷半两,白茯苓半两,白矾灰半两,人参半两。
3.2 主治
小儿痰实咳嗽,壮热生惊,呀呷喘满,头痛心松,胸膈不利,心嘈恶心。
3.3 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
5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5.1 组成
白矾8两(于瓦器上枯过,研细,以纸裹埋黄土内1宿,出火毒后入药),半夏(汤洗7遍,焙干,杵末,以生姜汁和作饼子,再焙干称)2两,槐花3两(炒),甘草1斤(慢火炙,锉)。
5.2 功效
5.3 主治
涎嗽。
5.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丹溪心法》卷二
6.1 组成
黑丑(头末)2两,枳实(炒)1两半,白矾3钱(枯1半),朴消2钱(风化),枳壳1两半(炒),猪牙皂角2钱(酒炒)。
6.2 主治
6.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鸡鸣时服。初则有粪,次则有痰。
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萝卜汁为丸。
7 《医钞类编》卷六
7.1 组成
黑牵牛4两(炒,取头末1两),大皂角(去皮弦及子,酥黄)4钱。
7.2 主治
一切痰饮,胸膈壅塞。
7.3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病稍重者2钱,空心生姜汤送下。久病之人,5日、10日1服,病缓者,半月1服。痰涎经大便出。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