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采集描述
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 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6。
11 中毒途径
蛰刺
12 形态
印度侧异腹胡蜂触角窝之间棕色,略隆起。两复眼内缘黄色,额上半部暗棕色。前胸背板前缘隆起,两肩角明显,棕色。中胸背板深棕色,小盾片深棕色,后小盾片横带状,端部钝角突起,呈略浅的棕色。腹部第一节柄状,近端部处背板隆起,两侧棕色。体长16毫米,雄蜂体略小,体长14毫米。
13 鉴别特征
印度侧异腹胡蜂腹部第一节较长,其余各节形成长纺锤形的腹部。
14 地理分布
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广东、云南。
15 生态生物学资料
印度侧异腹胡蜂为社会性昆虫,有后蜂、雄蜂、职蜂之别。喜欢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捕食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 膜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入冬季停止繁殖和采食活动,雌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在墙缝、树洞、灌木丛中、土壤内抱团越冬, 第二年春季再开始活动。
16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