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躁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zào

2 英文参考

YANG being characterized by obvious movemen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ANG being in charge of mo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阳躁为病证名[1]。躁证之一[1]。指因热盛而躁急、躁动者[1]。《赤水玄珠·烦躁门》:“阳躁者,烦渴欲饮,愤激躁怒,二便不利。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者是也。”

4 关于躁

躁为病证名[2]。指身体躁动、躁急,或手足扰动不宁的病证[2]

4.1 分类

阳躁阴躁之分[2]

4.2 病因病机症状

阳躁因火热所致[2]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躁扰,躁动烦热,扰乱而不痱,火之体也,热甚于外,则支体躁扰,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

卫生宝鉴·补遗》:“躁为躁愦,皆为热证。”

阴躁多因阴火炎上或阴盛格阳所致[2]

医碥》卷四:“躁者,手足扰动不宁也……肾火为阴火,炎则躁。”

杂病源流犀烛·烦躁健忘源流》:“外热身躁曰躁,故躁者,并身外热躁也……外热属无根之火,其原本于寒。”

类证治裁·烦躁》:“若不烦而躁,欲卧泥水中,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此为阴盛格阳。”

4.3 治疗

可选用附子理中汤附子四逆汤等方[2]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2.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阳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阳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阳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