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yǎng pí wán

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养脾丸

2.1 处方

大麦芽(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各500克 干姜(炮)砂仁(去皮)各1a00克 白术250克 甘草(锉、爁)750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2.3 功能主治

养胃进食,治脾胃虚冷,心腹绞痛,胸膈满闷,胁肋虚胀呕吐恶心噫气吞酸泄泻肠鸣,米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2.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2.5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3 《保命歌括》卷五

3.1 方名

养脾丸

3.2 组成

人参7分,麦芽(炒)7分,神曲(炒)7分,归身7分,白术1两半,苍术(制)1两,陈皮1两,厚朴姜汁炒)1两,莲肉1两,白茯苓1两,山药1两,砂仁8钱,炙草半两,木香1钱半。

3.3 功效

养脾进食,调理胃气,和畅营卫。

3.4 主治

饥困伤力。

3.5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米饮送下。

3.6 制备方法

上药各制取末,和匀,用粳米粉、荷叶浸水煮糊为丸,如小豆大。

4 幼科指南》卷上

4.1 方名

养脾丸

4.2 组成

苍术(米泔浸,去黑皮,焙)5钱,神曲(炒)3钱,陈皮5钱,青皮1钱,枳壳2钱,砂仁2钱,厚朴(炒)3钱,苡仁2钱,麦芽2钱(炒),粉草1钱,白术3钱,草果2钱。

4.3 主治

小儿脾胃虚弱,不思饮食,伤食脾积面色痿黄呕吐泄泻腹痛膨胀。

4.4 用法用量

脾胃虚弱,米汤送下;食积山楂汤送下;腹痛茴香汤送下;膨胀,萝卜子汤送下;寒泄,姜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黍米大。

5 《局方》卷三

5.1 方名

养脾丸

5.2 别名

大养脾丸

5.3 组成

大麦糵(炒)1斤,白茯苓(去皮)1斤,人参去芦)1斤,干姜(炮)3斤,缩砂(去皮)3斤,白术半斤,甘草(锉,爁)1斤半。

5.4 功效

养胃进食。

5.5 主治

胃虚冷,心腹绞痛,胸膈满闷,胁肋虚胀呕逆恶心噫气吞酸泄泻肠鸣,米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小儿躽啼。

5.6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生姜汤送下,食前服。

5.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8丸。

5.8 附注

大养脾丸(《岭南卫生方》卷中)。

6 魏氏家藏方》卷五

6.1 方名

养脾丸

6.2 组成

钟乳粉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吴茱萸(汤泡7次,炒)、细辛南木香(不见火)、枳实麸炒)、肉豆蔻(面裹煨)、青皮(去瓤)、金钗石斛白术麸炒)、干姜(炮洗)、麦糵(炒)、神曲(炒)、丁香(不见火)、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陈皮(去白)、益智仁、缩砂仁诃子肉、槟榔肉桂(去皮,不见火)、厚朴(去粗皮,锉,姜制,炒)各等分

6.3 主治

脾胃虚弱,胸膈痞闷,心腹痛四肢少力,腹胀肠鸣,饮食不化。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米饮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7 普济方》卷三九六

7.1 方名

养脾丸

7.2 组成

附子1枚(重半两,炮制,去皮脐),赤石脂1两,川姜1两,诃子1两。

7.3 主治

便脓频数。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粒,食前粥饮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粟米饮为丸,如黍米大。

8 痘疹心法》卷十二

8.1 方名

养脾丸

8.2 组成

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当归1钱半,川芎1钱半,木香1钱,青皮1钱,黄连1钱,陈皮(炒)1钱,砂仁5分,山楂肉5分,神曲(炒)5分,麦芽(炒)5分。

8.3 主治

痘疹伤食,但脾中满或痛,脾胃素弱者;惊泻,粪稠若胶,带青色。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陈仓米饮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调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

8.6 各家论述

《准绳·幼科》:参、术助气以补脾,芎、归活血以滋脾,曲、芽、青、楂消食以健脾,砂、陈、木香通气以和脾,黄连清火以厚脾。凡病后能食不节,面黄腹饱,或泄泻,或疳积,此方治之,统名养脾。

8.7 附注

本方制成汤剂,名“养脾汤”(见《痘学真传》卷七)。

9 幼科指南》卷四

9.1 方名

养脾丸

9.2 组成

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炙草1两,白芍(酒炒)1两,炙耆1两,陈皮1两,归身1两,山药1两,莲肉1两,神曲5钱,肉桂2钱。

9.3 功效

补脾

9.4 主治

小儿脾病,困倦不思饮食,兼见肾症,羸瘦痿弱,嗜卧不起。

9.5 用法用量

米汤送下。

9.6 制备方法

荷叶水煮粳米糊丸

9.7 附注

本病宜脾肾兼补,补肾,地黄丸主之;补脾养脾丸主之。

10 片玉心书》卷五

10.1 方名

养脾丸

10.2 组成

苍术(制)5钱,厚朴3钱,陈皮5钱,砂仁2钱,草果仁2钱,神曲(炒)3钱,益智仁2钱,茯苓3钱,麦芽(炒)3钱。

10.3 主治

小儿脾胃虚弱,不思饮食,伤食癖积面色黄,呕吐泻泄,腹痛膨胀。

10.4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呕吐煨姜汤送下,脾胃虚弱,米汤送下;食积山楂汤送下;腹痛茴香汤送下;肿胀,萝卜汤送下;寒泄姜枣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共为末,酒糊为丸,如粟米大。

11 育婴秘诀》卷一

11.1 方名

养脾丸

11.2 组成

甘草(炙)5钱,麦芽(炒)5钱,枳实(炒)5钱,白术1两,陈皮7钱5分,半夏曲5钱,青皮5钱,厚朴姜汁炒)5钱,神曲(炒)5钱。

11.3 功效

健脾消食。

11.4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薄荷叶浸水,煮粳米饭,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袖珍小儿》卷六

12.1 方名

养脾丸

12.2 组成

白术茯苓(去皮)、干姜(炮)、黄连(炒)、木香肉豆蔻(面裹,煨去油)(1方无干姜)。

12.3 主治

小儿脾虚泄泻

12.4 用法用量

灯心糯米同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