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iōng zhuī jié hé jīng xiōng mó wài lèi gǔ héng tū qiē chú bìng zào qīng chú jí zhuī guǎn jiǎn yā shù
5 准备
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4周,常规行胸部平片、胸腰椎正侧位片、以结核椎为中心的上下椎的CT、胸腰椎MRI、血沉、B超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全面分析病人的全身状况和肺结核活动情况、椎旁脓肿大小及侵及范围。动态观测血沉变化。抗结核为四联用药,为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利福平。患者中毒症状、食欲明显好转,血沉降至50~70mm/h或有持续下降时即可接受手术。对全身状况差的患者予以对症和支持治疗。
6 方法
6.1 1.体位与麻醉
6.2 2.操作步骤
(1)切口:以病椎为中心,棘突正中线旁开5~6cm处做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浅筋膜。
(2)显露病灶:纵形切开斜方肌及菱形肌。于棘突旁4cm处纵行分开骶棘肌,并向两侧牵开,显露肋骨及肋间肌,严密止血。从肋骨颈沿肋骨走行方向切开肋骨骨膜7~8cm,做骨膜下剥离。距肋骨颈6cm处剪断肋骨,用柯赫尔钳夹住肋骨近侧断端向外牵拉,切开肋椎关节韧带及肋横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用骨膜剥离器插入肋横关节撬拨肋骨头、颈,将肋骨头及颈完整拔出,并用咬骨钳咬去该横突,此时即有脓液流出。吸净脓液,找出肋间动、静脉并予以结扎,肋间神经可尽量保留。同法切除病灶上、下各一段肋骨,并处理肋间血管与神经。
(3)清除病灶:用骨膜剥离器和纱布做椎体骨膜下剥离,显露病灶椎体侧方及前方。清除骨病灶内脓液、干酪、肉芽、死骨及坏死椎间盘。通过椎体病灶骨缺损及摘除坏死椎间盘的空隙,慎重刮吸椎体对侧的干酪、肉芽、结核性坏死组织及脓液。病灶清除彻底者,可考虑同期在椎体间行肋骨或髂骨植骨。对侧病灶或脓肿清除不满意者应待4~6周后二期对侧病灶清除时再行植骨。
(4)减压:对合并有脊髓压迫或截瘫患者,应同时行椎管侧减压,于摘除的肋骨头下方找到椎间孔,切除椎体缘及部分椎弓根,即可显露脊髓,并上下扩张椎管侧壁,行侧前方减压,清除椎管内肉芽、干酪、死骨等结核性病变,彻底减压。
(5)缝合:于病灶区放置硅胶引流管,逐层缝合椎旁软组织、肌层、筋膜层及皮肤。
6.3 3.术后处理
(1)应注意患者呼吸道状况,摄胸部X线片,以发现术中拔除肋骨头时胸膜破损造成的气胸,如已发生应及时处理。
(2)术后2~3d拔除病灶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