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子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xiāng chūn zǐ

2 《*辞典》:香椿子

2.1 出处

《东北药植志》

2.2 拼音名

Xiānɡ Chūn Zǐ

2.3 别名

椿树子(《生生编》),椿芽树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椿花(《四川中药志》),春尖花(《重庆草药》),香椿铃(《陕西中药志》)。

2.4 来源

楝科植物香椿果实。秋季采收,晒干

2.5 形态

植物形态详"椿白皮"条。

2.6 生境分布

主产四川。

2.7 性状

干燥果实,长2.5~3.5厘米。果皮开裂为5瓣,深裂至全长2/3左右,裂片披针形,先端尖,外表黑褐色,有细纹理,内表黄棕色,光滑,厚约2.5毫米,质脆。果轴呈圆锥形,顶端钝尖,黄棕色,有5条棕褐色棱线。断面内心松泡色黄白。种子着生于果轴及果瓣之间,5列,种子有极薄的种翅,黄白色,半透明,基部斜口状,种仁细小不明显。气微弱。以完整、干燥者为佳。

2.8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苦,无毒。"

2.9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肺等经。"

2.10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止痛。治风寒外感,心胃气痛风湿关节疼痛疝气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治心胃气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寒,治冷骨风及风湿关节痛。"

2.1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2.12 附方

①治风寒外感香椿子鹿衔草。煎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胸痛香椿子龙骨。研末冲开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风湿关节痛:香椿子猪肉羊肉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疝气痛:香椿子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痔漏香椿子饴糖。蒸服。(《贵州中医验方》)

2.13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香椿子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