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7 《圣惠》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葳蕤1两,薏苡仁1两,白鲜皮3分,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3分,犀角屑3分,石膏1两,防风3分(去芦头),远志3分(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7.6 附注
8 《圣惠》卷三十二
8.1 方名
8.2 别名
8.3 组成
葳蕤1两,秦皮(锉)1两,甘菊花1两,防风(去芦头)1两,栀子仁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黄连1两半(去须),决明子1两半。
8.4 主治
8.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夜临卧时再服。
8.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7 附注
9 《圣惠》卷三十三
9.1 方名
9.2 组成
葳蕤1两半,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桔梗(去芦头)1两,羚羊角屑1两,木通(锉)1两,子芩1两,黄耆(锉)1两,栀子仁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朴消1钱,食后温服,临卧再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9.6 附注
10 《圣惠》卷四十五
10.1 方名
10.2 别名
10.3 组成
葳蕤2两,五加皮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2两(锉),荠苨2两,麦门冬1两(去心),石膏2两。
10.4 主治
风毒脚气上攻,心神烦闷,言语謇涩,头痛气急。脚气因乳石发动,服升麻汤渐退,语虽不涩,但口干唇焦,头痛气急兼嗽,此是脚气退,乳石气冲上。
10.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7 附注
11 《圣惠》卷十二
11.1 方名
11.2 组成
葳蕤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3分,石膏3两,川朴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1两(锉),肉桂半两(去皱皮),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11.3 主治
伤寒10日以上,余热不解,时发僧寒。
11.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1.6 附注
12 《圣惠》卷十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葳蕤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3分,石膏1两,桑根白皮1两(锉),川朴消1两。
12.3 主治
12.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2.6 附注
13 《圣惠》卷八十四
13.1 方名
13.2 组成
葳蕤半两,川大黄半两(锉,微炒),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大青半两。
13.3 功效
逐毒气。
13.4 主治
小儿伤寒2-3日,已服药得汗后,余热未除。
13.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