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经穴 中医学
tiān jiù
Tōngtiān BL7[中国针灸学词典]
天旧为经穴别名。见《针灸学》(南京)。即通天穴。[1]
参见“通天”:
通天为经穴名(Tōngtiān BL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通:通达;天:头顶为天。穴在头部,上通巅顶,故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有清头风、通鼻窍的作用。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鼻炎、高血压、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遗尿、足跟痛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实验研究针刺本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的患者脑电波节律紊乱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