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shì wǎng mó xià yè yǐn liú shù
2 英文参考
aspiration of subretinal fluid
10 手术步骤
 |  |
图1 | 图2 |
1.角膜上放双凹接触镜,术者和助手密切配合。气液交换时注气要缓慢。
2.观察眼底选择放液部位。为避免损伤涡状静脉,最佳放液部位应选在内、外直肌上下缘和上、下直肌的下方(图1斜线区内),尽可能选在视网膜脱离最高处(图2)。鼻侧放液较颞侧安全,下方放液较上方安全。
3.巩膜上作一3mm长垂直向切口,直至暴露脉络膜(图3)。
 |  |
图3 | 图4 |
切口两端可预置一对褥式缝线,待放液后关闭切口用(图4)。
用电解针头或电凝针头穿通脉络膜(图5)。
 |  |
图5 | 图6 |
注意选择长度合适针头,避免伤及视网膜(图6)。
4.放液针(笛针)插入裂孔边缘即止,避免过深插入损伤脉络膜,造成大出血(图8.9.6-1)。

5.放液时原裂孔会增大。一般放液前应先行裂孔缘水下电凝。
6.切割刀头可直接放在裂孔处,只吸不切;或用一20号钝针将视网膜下液吸出(图8.9.6-2)。

7.行气-液交换时,术者必须用手指盖住放液针的外孔,以便调整眼内液排出速度,更好地显露视网膜和裂孔。
8.无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可在后极部(一般选鼻侧)视网膜上切一小孔,然后行内放液及气-液交换。
11 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1.放液不成功常因为针头未垂直巩膜穿通造成“活门”效应,可调整方向重新穿刺,或另选穿刺部位。也可因巩膜和脉络膜较厚,未完全穿通,此时可用稍长些的针头。眼压低时放液不易成功,可缩紧环扎带增加眼内压,或用组织镊夹住放液口两侧的巩膜,再行穿刺。
2.穿刺部位发生脉络膜出血时,先收紧放液口缝线,并缩短环扎带使眼内压升高,待出血停止后另作放液切口。
3.放液口过大,放液速度过快时可造成视网膜嵌顿。一旦发生视网膜嵌顿,应对嵌顿区进行冷凝,再用硅海绵外加压,使眼内产生较高的脊。
4.穿刺用力大时可造成视网膜穿通,部分患者可在穿刺部位对应的视网膜上发现视网膜出血。处理同视网膜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