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味建中汤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shí sì wèi jiàn zhōng tāng

2 英文参考

Jianzhong Decoction of Fourteen Ingredient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十四味建中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组成为当归(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炙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去粗皮)、炮附子肉苁蓉(酒浸一夜)、半夏(汤洗七次)、炙黄芪茯苓(去皮)、熟地黄酒蒸一夜,焙干)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食前服。治荣卫不足,脏腑俱伤,积劳虚损形体赢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等症[1]

4 十四味建中汤的别名

大建中汤(《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5 十四味建中汤处方

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6 十四味建中汤炮制

上俰咀,为粗散。

7 十四味建中汤功能主治

十四味建中汤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8 十四味建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9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三阴阳明气血药也。黄耆益卫壮气,补中首药;四君补阳,所以补气;四物补阴,所以养血,阴阳调和,则血气各安其位矣。半夏和胃健脾麦冬清心润肺,苁蓉补命门相火之不足,桂、附引失守之火而归元,于十全大补之中而有加味,要以强中而戢外也。

10 参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