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疮·阴虚内热证

中医证名 热疮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学 中医外科学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rè chuāng ·yīn xū nèi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heat sor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internal hea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热疮·阴虚内热证(heat sor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internal heat)是指阴虚内热,以水疱间歇发作,口干唇燥,舌质红,舌苔薄,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热疮证候[1]

4 症状

热疮·阴虚内热证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5 辨证分析

热毒久恋,耗伤朋液,致阴虚内热阴虚阴阳失调,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7 方药治疗

热疮·阴虚内热证可用增液汤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等治疗。

8 关于热疮

热疮(heat sore;herpes simplex)为病名[2]。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热气疮,俗名燎疱[2]。是指发热高热过程中,以皮肤黏膜交界处发生成簇水疱糜烂、结痂、痒痛相兼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2]。为疱疹性皮肤病[2]。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于复发。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成年人为多。

圣济总录》:“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

热疮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疱疹[2]

详见热疮条。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09.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热疮·阴虚内热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热疮·阴虚内热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热疮·阴虚内热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热疮·阴虚内热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