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针疗法

针刺方法 医疗技术名 中医治法 针灸学 中医学 刺法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qī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Lacquer needle metho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漆针疗法为针刺治疗方法之一。指在穴位上放置药物,用针尖刺破皮肤使药力透入组织而发挥治疗作用方法。因针刺施术后皮肤上遗留不易褪色的蓝黑针痕,故名漆针。其法用干净毛笔蘸药点于应刺穴位然后不锈钢针刺入,每穴刺30~40次。针刺以刺入皮肤为度,不宜过深,见皮肤有点状凸起即可停针。每个漆针刺点的大小,直径不超过1厘米。所用药物乳香肉桂川乌血竭、京墨各等份,醋适量,麝香少许。先将醋煮沸,再用上药和匀,用文火煎透,然后贮于清洁器皿内,每天在饭锅内蒸燉,次数越多越好。麝香研末后用小瓷瓶收贮,勿令泄气,临用时可拌入少许施用。适用于治疗风寒痹痛、冷麻不仁鹤膝风漏肩风、腰腿酸痛等。[1]

漆针疗法在我国江浙一带应用甚广,其特点是针药并用,借助针尖刺破皮肤使药力透入组织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风湿痛或神经痛都有一定疗效。治疗部位一般选择在关节附近的穴位痛点处。所用药物乳香肉桂川乌血竭、京墨各为末等分,醋适量,先以文火煎透,然后盛入器皿内多次蒸炖,用时拌入少许麝香。用毛笔蘸药点于应刺部位或穴位,再用缝衣针7~12枚扎成一束刺之,每个部位或穴位约刺30~40次左右,针尖以刺入皮肤为限度,不宜过深,见皮肤有点状凸起(丘疹)即可停针。每个刺点的大小,一般不超过1公分为宜。施术以后,皮肤面上遗留有蓝色针痕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