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night shad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lack (or deadly) nightshad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black nightshade
morel
Solanum nigrum L.[朗道汉英字典]
Herba Solani NigriBlack Nightshade Herb
6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稀被白色柔毛。叶互生,卵形,长2.5~10cm,宽1.5~5.5cm全缘或具波状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或渐狭至柄,叶柄长达2cm。花序短蝎尾状或近伞状,侧生或腋外生,有花4~10朵,花序梗长1~2.5cm;花细小,柄长约1cm,下垂;花萼杯头,绿色,5浅裂;花冠白色,辐射状,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约3cm;雄蕊5,花药顶端孔裂;子房上位,卵形,花柱中部以下有白色绒毛。浆果球形,直径约8mm,熟时黑色。种子多数,近卵形,压扁状。花果期9~10月。
生于路旁或田野,分布于全国。
10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12 化学成分
本品含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等多种生物碱苷,又含皂苷;苷元是薯蓣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还含较多量的维生素类物质[1]。
含龙葵碱(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皂甙、维生素C、树脂。
13 药理作用
龙葵碱能抑制豚鼠的过敏反应、升高正常大鼠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静注时可降低动物血压,有镇静、溶血作用,并有某些抗癌活性[1]。动物试验中有抗激素作用,可影响泌乳功能,促使孕鼠流产,故妊娠时不宜使用[1]。龙葵碱毒性较大,如发芽的马铃薯中,含量可超过0.02%,食后可刺激胃肠黏膜,大量(200mg)可致中毒[1]。龙葵碱无蓄积性,煮煎后可减低毒性[1]。
14 龙葵中毒
龙葵又名苦菜、苦葵、天茄子、小茄、天地豆、后红子、狗钮子、鸟归草、地泡子、黑天天、天天茄、耳坠菜等[2]。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的全草[2]。含有多种甾类生物碱[2]。主要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祛痰,止咳,抗肿瘤,抑制血清过敏反应,刺激造血等[2]。
14.1 不良反应机制
龙葵碱毒素又称马铃薯毒素,也存在于未成熟的绿色马铃薯和发芽马铃薯中,其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呼吸和运动中枢有显著的麻痹作用,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2]。
14.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首先出现咽喉瘙痒、烧灼,继而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可造成脱水、休克、血压降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可有畏光、耳鸣、发热,严重者烦躁不安、谵妄、惊厥、意识丧失,有的可出现肠源性发绀,最终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麻痹[2]。
14.3 治疗
1.催吐 用2%的碳酸氢钠液或0.5%鞣酸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导泻,口服药用炭20g,或服矽炭银,补液,给予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2]。
2.对症治疗 严重脱水及血压下降者,先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酌情加入升压药,有肠源性发绀者可用1%亚甲蓝10ml静脉注射;剧烈呕吐或腹痛时,由于同时存在瞳孔散大等症状,应不用或酌情慎用阿托品。其他对症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