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益腎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ī yīn yì shèn wán

2 濟陽綱目》卷六十四

2.1 方名

滋陰益腎丸

2.2 組成

熟地黃(酒浸,焙)6兩,黃柏(酒浸,炒褐色)4兩,菟絲子酒蒸,焙)4兩,牛膝(酒浸)3兩,敗龜版(酥炙黃)3兩,虎骨(酥炙黃)3兩,知母3兩,白芍藥3兩,白朮3兩,山藥3兩,當歸(酒浸)3兩,枸杞子3兩。

2.3 功效

補元氣,益腎水,降心火,生精補血,壯筋骨,悅顏色,益壽延年

2.4 主治

虛損

2.5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2.6 加減

如腰腿無力,加牛膝1兩(酒浸),敗龜版1兩5錢(酥炙)。

2.7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地黃膏和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