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外臺祕要》卷九引《延年方》:紫蘇飲
2.1 處方
紫蘇 貝母各6克 紫菀3克 麥門冬3克(去心)大棗5枚(擘)葶藶子3克(熬令黃,別搗)甘草3克(炙)
2.2 製法
上七味,切。
2.3 功能主治
2.4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爲四服。
2.5 注意
2.6 摘錄
3 《外臺》卷九引《延年祕錄》
3.1 方名
3.2 組成
紫蘇2兩,貝母2兩,紫菀1兩,麥門冬1兩(去心),棗5枚(擘),葶藶子1兩(熬令黃,別搗),甘草1兩(炙)。
3.3 主治
3.4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分爲4服。每服如人行7裏。
3.5 製備方法
上切。
3.6 用藥禁忌
7 《衛生總微》卷十五
7.1 方名
7.2 組成
柴胡(去苗)、藿香(去土)、甘草、烏梅肉、紫蘇葉(去土)、幹葛、人蔘(去蘆)、茯苓、麥冬(去心)、秦艽(去蘆)、地骨皮(去骨)、防風(去蘆並叉枝)各等分。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放溫,時時呷。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9 《普濟方》卷三四二引《便產須知》
9.1 方名
9.2 組成
紫蘇葉1兩,大腹皮(炙)3錢,川芎3錢,當歸3錢(去蘆),粉草1錢,人蔘。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分3服。水1盞半,加生薑4片,蔥7寸,煎7分,去滓,空心服。
9.5 附註
方中人參用量原缺。
10 《醫徹》卷一
10.1 方名
10.2 組成
紫蘇1錢5分,防風1錢,荊芥1錢,柴胡1錢,葛根1錢,廣皮1錢,桔梗1錢,甘草(炙)3分,山楂1錢5分。
10.3 主治
傷寒表症。
10.4 用法用量
10.5 加減
頭痛,加川芎5分;夾食,加厚朴1錢(姜制),枳殼1錢(麩炒);如咳嗽,去柴胡,加前胡1錢。
10.6 各家論述
此方雖平易,虛者猶不能當,慎勿泛用多用,得汗即止。
11 《婦科胎前產後良方注評》
11.1 方名
11.2 組成
紫蘇8分,枳殼6分,黃芩(炒)7分,柴胡6分,川芎8分,陳皮4分,茯苓5分,防風6分,當歸6分,甘草4分,生薑3片。
11.3 功效
發散風邪。
11.4 主治
11.5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6 各家論述
本條所用紫蘇飲,系《局方》香蘇散加味。方中香蘇散爲治四時溫疫傷寒主方,柴胡、黃芩、防風疏風解表,當歸、川芎、枳殼、香附、陳皮、生薑理氣和中,養血安胎,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合用之可使風寒得解而胎元自固,藥雖平淡而方法合拍,可用於妊娠傷風而見惡寒發熱頭痛諸症者。
12 《本事》卷十
12.1 方名
12.2 別名
12.3 組成
大腹皮半兩,人蔘(去蘆)半兩,川芎(洗)半兩,陳橘皮(去白)半兩,白芍藥半兩,當歸(洗,去蘆,薄切)3錢,紫蘇莖葉1兩,甘草1錢(炙)。
12.4 功效
催生順產。
12.5 主治
妊娠子懸,浮腫;氣結難產;婦人瘦弱而經閉;傷寒頭痛發熱,遍身疼痛。
12.6 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1盞半,加生薑4片,蔥白7寸,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12.7 製備方法
上各銼細,分作3服。
12.8 臨牀應用
1.難產:曾有婦人累日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下懷懼,氣結而然,非不順也。《素問》雲:恐則氣下。蓋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得此藥一服便產。
2.子懸:丁未六月間,羅新恩孺人黃氏有孕七個月,遠出而歸,忽然胎上衝心而痛,臥坐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說胎已死矣,便將蓖麻子去皮研爛,加麝香調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垂危。召僕診視,兩尺脈沉絕,他脈平和。僕問二醫者曰:契兄作何證治之?答曰:死胎也。何以知之?答曰:兩尺脈絕,以此知之。僕問之曰:此說出在何經?二醫無答。遂問僕曰:門下作何證治之?僕答曰:此子懸也。若是死胎,卻有辨處。夫面赤舌青者,子死母活;面青舌青吐沫者,母死子活,脣口俱青者,母子俱死,是其驗也。今面色不赤,舌色不青,其子未死;其證不安,衝心而痛,是胎上逼心,謂之子懸。宜紫蘇飲子治。藥十服,而胎近下矣。
12.9 各家論述
1.《醫略六書》:胎氣內壅,風邪外束,血氣不足以養胎,故胎動浮腫焉。紫蘇理血氣以散腫,大腹理滯氣以安胎;當歸養血榮胎,白芍斂陰和血;川芎行血海善調血中之氣,人蔘補脾肺長養胎息之元;陳皮利氣和中,炙草緩中益胃;生薑散表邪,蔥白通陽氣。水煮,溫服,使風邪外解,則血氣清和而胎氣自順,胎得所養,胎動無不安,浮腫無不退矣。
2.《本事方釋義》:紫蘇莖葉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大腹皮氣味辛溫,入足太陰、太陽;人蔘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陳橘皮氣味苦辛微溫,入手足太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經絡,能緩諸藥之性;佐以生薑、蔥白之辛通溫散。此因胎氣不和,腹中疼痛,上逆脹滿,非調氣養血,扶正疏滯不能效也。
12.10 附註
七寶紫蘇飲(《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管見良方》)、紫蘇和氣飲(《古今醫鑑》卷十二)、紫蘇散(《準繩·傷寒》卷七)、紫蘇湯(《胎產要訣》捲上)。本方方名,《簡易》引作“紫蘇飲子”(見《醫方類聚》)。方中白芍,《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作赤芍;《胎產祕書》作白朮。《女科指掌》有砂仁;《靈驗良方彙編》有香附,無人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