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風通痹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ú fēng tōng bì tāng

2 衷中參西》下冊

2.1 方名

逐風通痹湯

2.2 組成

生箭耆6錢,麻黃3錢,全當歸5錢,丹蔘3錢,乳香3錢,沒藥3錢,全蠍2錢。

2.3 主治

風襲肌肉經絡,初則麻木不仁,寢至肢體關節不利。

2.4 加減

脈象遲弱無力,惡寒者,將黃耆重用1兩,再照加烏頭2-3錢;脈象有力,惡熱者,以薄荷麻黃,再加天花粉1兩。初服以遍體皆得微汗爲佳;至汗後再服,宜將麻黃減半,或只用1錢;筋骨軟弱者,加明天麻3錢;口眼歪斜者,加蜈蚣2條,其病劇者,可加3條。

2.5 臨牀應用

半身不遂曾治一人,夏月開軒當窗而寢,爲風所襲,其左半身即覺麻木肌肉漸形消瘦,左手足漸覺不遂,爲擬此方。其病偏於左,又加鹿角膠2錢作引(若偏於右,宜用虎骨膠作引),1劑周身得汗,病癒強半,即方略爲加減,又服2劑全愈。

2.6 各家論述

方中以黃耆主藥,取其能升補胸中大氣以通於衛氣,自能逐風外出。故《本經》謂:黃耆能主大風,而又以最善發表之麻黃輔之,一則扶正以祛邪,一則發汗透邪,二藥相濟爲用,其逐風之力雖猛,而實不至傷正氣也;至於當歸丹蔘、乳沒、全蠍諸藥,或活血以祛風,或通絡以祛風,皆所以贊助黃耆麻黃以成功也。至於病偏涼者加烏頭,更將黃耆增重;病偏熱者加花粉,更以薄荷麻黃,此隨病機之所宜,以細爲調劑,不使服藥後有覺涼覺熱之齟齬也;筋骨軟弱者加明天麻,取其能壯筋骨兼能祛風也;口眼歪邪者加蜈蚣,取其善理腦髓神經,而有牽正口眼之力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