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ōu yán

2 註解

周巖   清代醫學家(1832-約1905年)。字伯度,號鹿起山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咸豐六年(1856年)以副車入貲爲比部主事,於京邸患寒痢,幾爲庸醫所誤,遂有志於醫。披覽醫籍,精研岐黃。爲人診療,亦獲良效,遂有醫名。後歷任山西祈縣,安徽舒城、盱眙縣令,歸裏復研讀醫典。其時西醫東漸,部分中醫自棄其學,揚西抑中。對此,周氏以爲中醫之弊,不在守舊而在棄舊,故推崇清徐大椿陳修園尤在涇等尊經派醫家,詆譭王清任,而謂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闡造物之祕,洵爲有功於醫學”,謂西醫“遺氣化而究形質”,與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觀點相仿。著有《六氣感證要義》一卷(1898年),《本草思辨錄》(1904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