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原癌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ī qì guǎn yuán ái

2 概述

支氣管原癌又稱肺癌(Lung cancer)是常見肺部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趨勢,發病與大氣污染、職業性致癌因子吸入與接觸、吸菸、肺部反覆感染等有關,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提高早期診斷水平和治療效果是醫務工作者當前的努力方向。

3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起病緩慢、隱襲,多在40歲以後發病,近年來中青年發病有增多趨勢,症狀與體徵視腫瘤類型、部位、大小、有無轉移或併發症而異。呼吸道症狀, 常有咳嗽痰血胸痛胸悶氣短腫瘤壓迫支氣管時可有呼吸困難,合併感染後可出現阻塞性肺炎,有發熱、喀膿痰等症狀

二. 查體發現:

早期和周圍型肺癌可無陽性發現,中央型肺癌可因腫瘤壓迫或侵犯鄰近組織支氣管、喉返神經或膈神經而出現侷限性哮鳴音,聲音嘶啞,膈肌麻痹,以及霍納綜合徵(Horner syndrome)、上腔靜脈綜合徵吞嚥困難等。非小細胞肺癌可有杵狀指(趾)或肥大性骨關節炎、小細胞肺癌可有神經內分泌紊亂等肺外症狀。遠處轉移後出現相應臨牀症狀與體徵。

三.輔助檢查

(一)痰細胞學檢查陽性率高低取決於送檢標本的次數和質量,一般可達70~80%。纖支鏡刷檢的細胞學檢查陽性率高於痰檢。

(二)胸部X線檢查:中央型者可發現肺門塊影呈分葉狀,周圍型者呈孤立結節狀或塊狀影,可呈分葉狀或周邊有細小毛刺細支氣管-肺泡癌可爲小結節狀或呈瀰漫性小點片狀陰影,侵犯胸膜可出現胸腔積液影像。併發阻塞性肺炎時出現炎症X線表現。胸部CT或MRI(磁共振成像檢查腫瘤的部位、大小、有無縱隔及淋巴轉移判斷有較大參考價值。

(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行刷片或活體組織檢查,其陽性率50~95% 與檢查人員的經驗與水平有關。 經纖支鏡的肺泡洗液細胞學檢查,癌標誌物癌胚抗原檢測也有助診斷。

(四)其它檢查:如放射核素肺掃描、胸腔鏡、胸液細胞學檢查可助診斷。

四.鑑別診斷:

本病應注意肺結核、阻塞性肺炎、縱隔淋巴瘤相鑑別。

4 治療措施

一般多采用手術、放射、化學藥物免疫治療綜合治療措施。

一.手術治療:

應在病變Ⅱ期以前進行,對高度懷疑肺癌者可考慮開胸探查,對中晚期病人爲緩解症狀、減輕痛苦在身體條件允許時也可行病竈切除術。

二.抗癌藥物治療(化療):

對小細胞肺癌療效肯定,非小細胞肺癌對化療的療效較差。一般採用2~3種不同作用點抗癌藥物環磷酰胺阿黴素足葉乙甙(VP-16)、順鉑卡鉑長春新鹼等聯合化療。治療過程應定期觀察血象。 常用方案:小細胞癌爲; P E (順鉑+足葉乙甙),或C O E(環磷酰胺+長春新鹼+足葉乙甙。非小細胞癌爲;C A P (環磷酰胺+阿黴素+順鉑)或C A M (環磷酰胺+阿黴素+氨甲喋呤)等。

三. 放射治療(放療):

對病變範圍侷限無外周轉移,不宜手術爲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或爲提高手術療效者,可進行放療。 放療效果小細胞肺癌較好,鱗癌次之,腺癌較差。

四. 其它治療:

如應用轉移因子干擾素免疫核糖核酸、抗肺癌單克隆抗體免疫治療;病變範圍侷限無外周轉移者可採用支氣管動脈介入治療;中醫藥治療也可根據病情選用。次外還應重視營養支持對症治療等處理。

治療支氣管原癌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