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yuè bì jiā bàn xià tāng
半夏湯(《普濟方》卷二十七)。
麻黃12克 石膏25克 生薑9克 大棗15枚 甘草6克 半夏9克
宣肺泄熱,止咳平喘。治肺脹,咳嗽上氣,胸滿氣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上藥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金匱要略》捲上
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薑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半夏半升。
肺脹。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上以水6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升,分溫3服。
《金匱要略方義》:本方所治之肺脹,系飲熱內蘊,復感風邪所致。風邪外束,肺氣不宣,飲熱內蘊,肺失通調,故上氣喘咳,身形如腫,其目如脫。治當宣肺平喘,清熱化痰。方中麻黃宣肺平喘,發散風邪;臣以石膏清泄內熱;佐以半夏降逆散結,燥化痰溼;更以生薑之辛散,外配麻黃發越水氣,內助半夏降逆化飲;大棗補脾制水,與生薑合用,調和營衛;使以甘草調和諸藥,且緩麻黃之散,石膏之寒,使攻邪而不傷正。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半夏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