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

中醫證名 曈神疾病 圓翳內障 中醫學 中醫眼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uán yì nèi zhàng ·gān rè shàng rǎo zhèng

2 英文參考

round nebularcataract with pattern of liver-heat disturbing upwar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round nebularcataract with pattern of liver-heat disturbing upward)是指肝熱上擾,以視物不清,視力緩降,晶狀體混濁,或有眵淚目澀脹,時有頭昏痛,口苦咽乾,便結,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爲常見症的圓翳內障證候[1]

3.1.1.1 症狀

視物不清,視力緩降,晶狀體混濁,或有眵淚目澀脹,時有頭昏痛,口苦咽乾,便結,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2][2]

4 證候分析

肝熱循經上攻頭目,故頭痛目澀眵淚眊矂指目昏不爽之狀)。口苦咽乾脈弦亦由肝熱所致。[2]

5 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的治療

5.1 治法

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治宜清熱平肝[2]

5.2 方藥治療

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可用防風散石決明散[備註]石決明散(《普濟方》):石決明草決明羌活山梔子大黃、劑芥、術賊、青葙子芍藥麥冬加減治療[3][3]

石決明散原方以石決明草決明主藥,清熱平肝,明目退翳障;青穗子、梔子大黃赤芍清肝瀉熱;荊芥木賊羌活疏風散[3]。諸藥合用,共呈清熱平肝,散邪明目的功效[3]肝火不盛或脾胃不實者,酌去大黃梔子[3]。無鬱邪者可去荊芥羌活[3]

6 關於圓翳內障

圓翳內障(round nebular cataract;senile cataract)爲病名[3]。見《祕傳眼科龍木論》。又名圓翳(見《世醫得效方》卷十六)。是指以晶狀體混濁,視力緩降,漸至失明,在瞳神中出現圓形白色翳障爲主要表現的慢性眼病[4][4]。因最終在瞳神之中出現圓形銀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祕傳眼科龍術論》稱之爲圓翳內障[4]。本病多見於老年人[4]。常兩眼發病,但有先後發生輕重程度不同之別[4]。本病翳定障老時,經手術治療可以恢復一定視力

歷代醫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稱各異,如浮翳沉翳滑翳棗花翳、黃心白翳如銀內障等,實際皆黃睛晶狀體)病變混濁[4][4]。只是病變之階段、程度、部位、顏色有所差別而已[4]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內障;形如棗花者,名棗花內障;黃而明瑩者,名如金內障;由於病變程度不同而名稱相異者,如《審視瑤函》於如銀障症指出:“此症專言瞳神中之白色內障也,輕則一點白亮,而如銀星一片(如銀內障);重則瞳神皆雪白而圓亮,圓亮者,一名圓翳內障[4]

圓翳內障相當於西醫的老年性白內障[4][4]

詳見圓翳內障條。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廖品正.中醫眼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10-11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24.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圓翳內障·肝熱上擾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