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中醫治療八法 內治法
yǒng tù fǎ
emesis meth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湧吐法爲治法。八法之一[1]。又稱吐法[2]。指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藥、穴位或物理刺激方法(如羽毛探喉引吐)引起嘔吐,治療痰涎、宿食或毒物停蓄而病位偏上之病證的治法[2][3]。適用於痰涎阻塞咽喉,妨礙呼吸;或誤食毒物不久,尚在胃中;或食物停滯胃脘,脹滿疼痛等病症[3]。痰涎裏盛的癲狂、喉痹,以及霍亂吐瀉不得等,均可湧吐可解。實證用瓜蒂、藜蘆、膽礬等;虛證用參蘆飲。因吐法易傷胃氣,故一般對孕婦禁用[3];老弱氣衰,亡陽血虛,諸種血癥,病勢臨危之人慎用[3]。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高者,因而越之。”王冰注:“越,謂越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