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線包

涼血止血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ǐn xiàn bāo

2 概述

引線包中藥名,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爲《廣東中藥》Ⅱ(中草藥部分)記載的金盞銀盤之別名[1]

3 別名

一包針盲腸草、粘身草、蝦鉗草、豆渣菜、引線包[2]

4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金盞銀盤Bidensbiternata (Lour.) Merr. et Sherff的全草[2]。主產廣東、廣西等地[2]

5 性味

甘,微苦,涼[2]

6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2]

1.治感冒發熱,黃疽,泄瀉痢疾血熱吐血血崩[2]。煎服:9~30g(鮮品60~90g)[2]

2.治跌打腫痛,癰瘡腫毒,鶴膝風,搗敷;瘡瘍,疥癩,痔瘡,煎水洗[2]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6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