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應用髂脛束條重建外側支持結構用於外側副韌帶損傷的手術治療。外側副韌帶對膝關節的穩定沒有內側副韌帶那麼重要,其損傷也較少見,原因是在屈曲位時外側副韌帶鬆弛,不致因旋轉應力受傷,伸膝位時又爲髂脛束、股二頭肌腱、外側關節囊、交叉韌帶所加強,也受到對側肢體保護免受內收位損傷。僅在膝關節輕度屈曲時關節承受內翻應力,可損傷其外側結構,包括髂脛束、外側副韌帶、外側關節囊、膕肌腱、交叉韌帶、股二頭肌、腓腸肌外側頭、腓總神經等(圖3.17.1.2.2.6-0-1~3.17.1.2.2.6-0-3)。
膝外側結構損傷,應採用正確的方法及時治療,否則會導致膝前外側旋轉不穩定。對關節影響嚴重者,或合併外側半月板及前交叉韌帶損傷者,需行韌帶重建術。但是,慢性膝外側韌帶鬆弛在治療上仍是個難題,遠期療效不甚理想。有時用腓腸肌外側頭的一部分或一條闊筋膜等方法可增強側方結構的穩定性。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7.1.2.2.6-1,3.17.1.2.2.6-2)。
7 適應症
應用髂脛束條重建外側支持結構適用於前外側旋轉不穩定者。
8 手術步驟
8.1 1.切口
膝前外側切口,自股骨外上髁上15cm開始,向下達腓骨小頭下3cm(圖3.17.1.2.2.6-3)。
8.2 2.顯露髂脛束
8.3 3.切取髂脛束條
自髂脛束中部開始,取長約18cm,寬1.5cm的髂脛束條,在遠端脛骨外髁的止點切取一約2cm大小骨片,用剪刀逐漸加寬向上遊離翻轉,近端基底寬6~7cm(圖3.17.1.2.2.6-4)。
8.4 4.髂脛束條移位
在股骨外髁的前外側面,通過外側副韌帶和膕肌腱脛骨附着部的深面做一隧道。將髂脛束連同其所連帶的骨片從此韌帶下面穿過(圖3.17.1.2.2.6-5)。在脛骨前外側,髂脛束條拉緊後的抵止處,即原附着處的下方鑿成淺的骨槽,以螺釘或“U”形釘固定。屈膝90°,脛骨外旋位,將骨片嵌入槽中,以螺釘、“U”形釘或縫合固定(圖3.17.1.2.2.6-6)。除髂脛束近側端有較寬的基底外,移位髂脛束的上端應縫合(圖3.17.1.2.2.6-7),以使髂脛束在一個袖中自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