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別名
雷弗特手術;LeFort operation
7 概述
陰道閉合術用於子宮脫垂的手術治療。 子宮頸外口下降到坐骨棘平面以下,稱子宮脫垂。宮頸下降,未達陰道口,爲Ⅰ度輕;宮頸下降達陰道口、未出口外,爲Ⅰ度重。宮頸脫出於陰道口外,宮體仍在陰道內,爲Ⅱ度輕;宮頸及部分宮體脫出於陰道口外,爲Ⅱ度重。宮頸、宮體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稱Ⅲ度子宮脫垂(圖11.1.3.5.6-1)。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前、後壁膨出和宮頸延長。
Neugebauer 1867年、LeFort 1877年分別介紹一種相同的手術,來治療子宮脫垂,即縫合陰道前後壁中間的大部分,形成陰道縱隔,使陰道基本閉合(兩側各留孔道),以阻擋膀胱、直腸膨出及子宮脫垂,被稱爲Neugebauer-LeFort手術,一般簡稱爲LeFort手術。手術優點是操作簡便,組織侵襲少,出血不多。安全性高,效果良好。但也有缺點,即不能性生活,少數可能發生應力性尿失禁,一旦有惡性病變時難於處理。
陰道閉合術分完全閉合術和部分閉合術。陰道完全閉合術是將陰道完全閉合,兩側不留孔道。只用於①子宮摘除後,膀胱或(和)直腸膨出;②陰道壁修補失敗、無效;③子宮萎縮,已無排液。故施此術者極少。
部分陰道閉合術雖有多種術式,但仍多采用LeFort手術。
12 手術步驟
1.用宮頸鼠齒鉗夾住宮頸向外牽引,在陰道前後壁作一長方形(約6cm×2cm)切痕,作爲標記界限。前壁下界在尿道中下約2cm,上界距子宮頸口約2~3cm,後壁上界距子宮頸口約2~3cm,下界距陰道口約1cm。兩側邊界應留有寬0.5~1cm的黏膜面。前後壁2個長方形應能互相對合。
2.將前壁界限以內的黏膜從下緣切開,用彎剪刀從膀胱分離,剪尖朝陰道壁;也可以鈍性分離,直到整塊長方形陰道前壁片被剝離、取下(圖11.1.3.5.6-2)。墊以溼熱鹽水紗布壓迫止血。
3.將子宮頸向前上方牽引,充分暴露陰道後壁,按上法同樣切開、剝離並取下長方形的陰道後壁片(圖11.1.3.5.6-3)。
4.用0號鉻制腸線間斷縫合近宮頸口的黏膜邊緣,縫針由陰道前壁創緣的黏膜面進針,越過前後壁新鮮創面,由後壁創緣的黏膜面出針,結紮於新創面外的黏膜面(圖11.1.3.5.6-4)。
5.對新鮮創面,由內向外,2-0鉻制腸線作一排一排的間斷褥式縫合(圖11.1.3.5.6-5,11.1.3.5.6-6),使前後壁創面緊貼,不留死腔。
6.用0號鉻制腸線間斷縫合兩側前後陰道壁的黏膜邊緣。最後縫合尿道口下及陰道口內的黏膜邊緣。手術完成後,陰道內兩側留有黏膜孔道,可插入導管(圖11.1.3.5.6-7)。
13 術中注意要點
1.預防應力性尿失禁 ①近子宮頸外口的前後切口邊緣,不能過於接近宮頸外口,必須相距2~3cm,否則會將膀胱頸部拉向後上方,致術後尿道膀胱角消失,膀胱頸部變成漏斗狀,而發生應力性尿失禁;②前壁切口下緣也不應過於接近尿道口,否則會使尿道后角角度變鈍,而引起應力性尿失禁。
2.剝離前陰道壁後,以溫熱溼鹽水紗布壓迫止血,再剝離後壁;亦可先剝離後壁,也同樣處理。
3.被剝離、切除的只是陰道上皮,而不涉及陰道膀胱之間的筋膜和陰道直腸之間的筋膜。前後陰道壁新鮮創面對應縫合時,縫針即穿過這些筋膜和結締組織。
14 術後處理
陰道閉合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取平臥或側臥位。
3.術後6h可飲水、進流質飲食,次日進半流質飲食,術後3d進普通飲食。術後3d不能大便者,睡前可服液體石蠟30ml,或用“開塞露”塞入肛門。
4.留置導尿管3~4d,尿液引流管接於一次性密閉塑料袋引流瓶,管和瓶應每日更換,口服大量飲料。拔去尿管後不能自解小便者,可熱敷下腹或鍼灸。
15 併發症
15.1 1.出血或血腫
術時血管或殘端結紮不牢固,術後短時間內可發生大量出血,應拆開陰道壁縫線,尋找出血的血管,重新縫扎。如只少量出血,可用紗布填塞陰道壓迫止血,並用止血藥物如雲南白藥等。
15.2 2.創口感染
陰道皺襞多,故不易徹底消毒。術野小血管滲血的積聚,有利於細菌繁殖,術後有血腫形成,則更易發生感染。輕者陰道內有臭味的膿性分泌物流出,伴有陰道灼熱感;重者體溫波動、升高,陰道壁縫合處癒合不良或壞死,有膿性分泌物,可應用抗生素,引流,並保持外陰清潔。
15.3 3.泌尿道併發症
①尿少(<600ml/d),由於術後不願喝水或天熱汗多所致,應自靜脈補充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②尿道炎、膀胱炎,多因反覆導尿所致,有尿頻、尿急、血尿等症狀,給予抗生素、利尿劑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