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起石丸

中醫學 方劑學 中藥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qǐ shí wán

2 概述

陽起石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四首。

3 《重訂嚴氏濟生方》之陽起石丸

3.1 組成

陽起石菟絲子酒制)、鹿茸酒蒸)、炮天雄、炒韭子、酒肉蓯蓉各一兩,覆盆子(酒浸)、桑寄生石斛沉香、蠶蛾(酒炙)、五味子各五錢[1]

3.2 製法

上藥爲細末,酒煮糯米糊爲丸[1]

3.3 用法用量

空腹鹽湯送下[1]

3.4 功能主治

《重訂嚴氏濟生方》之陽起石丸主治精清精冷無子[1]

4 雜病源流犀燭·內傷外感門》卷十八方之陽起石丸

4.1 組成

陽起石鐘乳石等分[1]

陽起石(煅)、鍾乳粉等分

4.2 製備方法

爲細末,加酒煮附子末,麪糊爲丸,梧桐子[1]

4.3 功能主治

雜病源流犀燭·內傷外感門》卷十八方之陽起石丸主治下元虛寒精滑不禁,大便溏瀉,手足厥冷[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空腹米湯送下[1]。以愈爲度。

5 《嚴氏濟生方》卷一方之陽起石丸

5.1 組成

陽起石(煅)半兩,韭子(炒)半兩,肉蓯蓉酒蒸)半兩,青鹽(別研)半兩,鹿茸酒蒸)半兩,鍾乳粉半兩,菟絲子(水淘淨,酒蒸,焙,別研)半兩,沉香(別研,不見火)半兩,原蠶蛾(酒浸)半兩,山茱萸(取肉)半兩,桑螵蛸(酒浸)半兩,山藥(銼,炒)半兩。

5.2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一方之陽起石丸主治腎臟虛損陽氣全乏。

5.3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鹽湯任下。

5.4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6 《嚴氏濟生方》卷六方之陽起石丸

6.1 組成

陽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2兩,鹿茸去毛醋炙)1兩。

6.2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六方之陽起石丸主治衝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

6.3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前、空心米飲送下。

6.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煎艾汁打糯米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7 《嚴氏濟生方》卷七方陽起石丸

7.1 組成

陽起石(火煅紅,研極細)1兩,鹿茸酒蒸,焙)1兩,韭子(炒)1兩,菟絲子(水淘淨,酒浸,蒸,焙,別研細末)1兩,天雄(炮,去皮)1兩,肉蓯蓉(酒浸)1兩,覆盆子(酒浸)半兩,石斛(去根)半兩,桑寄生半兩,沉香(別研)半兩,原蠶蛾酒炙)半兩,五味子半兩。

7.2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七方陽起石丸主治丈夫真精氣不濃,不能施化而無子

7.3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鹽湯、鹽酒任下。

7.4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酒煮糯米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8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詵詵方》之陽起石丸

8.1 處方

遠志(洗,取肉)15克 陽起石(煅)沉香(不見火)北五味鹿茸 酸棗仁(去皮)桑螵蛸(微炒)白龍骨 白茯苓 鍾乳粉各30克 天雄30克(薑汁制,去臍)菟絲子60克

8.2 製法

上藥爲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詵詵方》之陽起石丸主治男子陰陽衰微,陽痿早泄遺精滑精胸中短氣盜汗自汗;及陰部冷痛瘙癢,或生瘡出黃膿水。

8.4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炒茴香白茯苓煎湯吞下。

8.5 摘錄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詵詵方》

9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孟氏詵詵方》之陽起石丸

9.1 組成

遠志(洗,取肉)半兩,陽起石(煅)1兩,沉香(不見火)1兩,北五味1兩,嫩鹿茸1兩,酸棗仁(出皮)1兩,桑螵蛸(微炒)1兩,白龍骨1兩,白茯苓1兩,鍾乳粉1兩,天雄1兩(薑汁制,去臍),菟絲子2兩。

9.2 功效主治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孟氏詵詵方》之陽起石丸功在助陰壯陽。主治丈夫陰陽衰微,陽事不舉,才交即泄,寒精自流,胸中短氣陰汗盜汗冷痛或癢而生瘡,出黃濃水。

9.3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炒茴香白茯苓煎湯吞下。

9.4 運用

若強壯人服,覺火熱,去天雄,加肉蓯蓉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太平聖惠方》卷七方陽起石丸

10.1 組成

陽起石1兩(酒煮半日),白礬灰1兩,鍾乳粉1兩,硫黃1兩,龍腦1兩,伏火硇砂1兩,伏火砒霜半兩。

10.2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方陽起石丸主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

10.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每日2次。

10.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軟粳米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方之陽起石丸

11.1 組成

陽起石1兩,硫黃1兩(與水銀結爲砂子),水銀1兩,黃丹1兩。

11.2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方之陽起石丸主治風癇有積痰在胸膈不散,發時心躁,惡叫迷悶,吐沫瘛瘲

11.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歡送下,不拘時候。

11.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固濟瓷瓶子鹽櫃中,以文火養3日後,以5斤火煅之,候冷,取出火毒,細研,以粟米飯爲丸,如綠豆大。

12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陽起石丸

12.1 組成

陽起石1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烏犀角屑3分,防風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石決明1兩(搗,細研,水飛過),麥門冬1兩(去心,焙),虎睛1對(酒浸1宿,微炙),真珠末半兩,甘菊花半兩,川升麻半兩,空青(細研)半兩,葳蕤半兩,細辛半兩,車前子半兩,蔓荊子半兩,人蔘去蘆頭)半兩,芎半兩,赤芍藥半兩,青葙子半兩,槐子(微炒)半兩,蕤仁(湯浸,去赤皮)半兩,黃芩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決明子半兩,漢防已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茺蔚子半兩,枳實麩炒微黃)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12.2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方之陽起石丸主治肝腎久虛,眼目昏暗,漸成內障

12.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以麥門冬湯送下。

12.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3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方之陽起石丸

13.1 組成

陽起石太陰玄精石消石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13.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三方之陽起石丸主治傷寒四逆

13.3 用法用量

上爲細末,湯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新汲水送下。汗出解。

14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方之陽起石丸

14.1 組成

陽起石(飛過)1兩,遠志去心)2兩,山芋2兩,巴戟天去心)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龍骨(研)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4兩,蛇牀子3兩,牛膝(酒浸,切,焙)2兩,杜仲(去粗皮,炙)2兩,赤石脂2兩,牡蠣(爆)2兩,石斛(去根)2兩半,黃耆(銼)2兩半,續斷2兩半,五味子2兩半,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半,地骨皮2兩半,五加皮(銼)2兩半,萆薢2兩半,卷柏2兩半。

14.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方之陽起石丸主治腎勞虛損,腰腳痠疼,少腹急痛小便滑數,面色黧黑

14.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

14.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5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方之陽起石丸

15.1 組成

陽起石(煅,研)1兩,白芷(末)半兩,黃蠟半兩,生砒(研)1分。

15.2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九十二方之陽起石丸主治下元虛憊耳焦面黑遺泄白淫,手足冷,肌瘦。

15.3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冷鹽湯或冷酒任下;微溫亦可。

15.4 製備方法

將3味爲細末,以黃蠟爲丸,如梧桐子大。

15.5 用藥禁忌

服藥後,忌熱食少時。

16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陽起石丸

16.1 組成

陽起石(酒浸半日,細研)2兩,吳茱萸(湯洗7遍,焙,微炒)3分,熟地黃1兩,牛膝(去苗,酒浸,焙)3分,乾薑(炮)3分,白朮3分。

16.2 功效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方之陽起石丸功在益子宮,消積冷。主治婦人子髒虛冷,勞傷過度,風寒搏結,久不受胎,遂致絕子不產。

16.3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溫米飲任下,每日2次。若覺有妊,即住服。

16.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