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羊膜腔穿刺術用於產前診斷。 遺傳性疾病已經成爲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利用產前診斷技術預防遺傳病患兒的出生,是減少遺傳病的主要途徑。現代產前診斷技術除了羊水穿刺(Amniocentesis)、早期絨毛及中晚期胎盤穿刺(Chorionic villi Sampling C.V.S and placentesis)、胎兒鏡(Fetoscope)、臍血穿刺(Cordcentesis)及超聲掃描(Ultrasonography),近幾年開展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羊水穿刺主要檢查羊水中脫落細胞核型、成分、生化含量,可協助診斷某些胎兒異常。如通過羊水細胞培養核型分析,可診斷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通過對羊水或羊水細胞中酶的檢測,可診斷某些先天性酶缺陷疾病。羊水中含有甲胎蛋白(α-Fetal protein,AFP),在開放性神經管畸形的胎兒,由於腦脊液滲漏入羊水中,AFP含量可異常地升高,據此可做出診斷。自20世紀70年代後,至今羊水檢查在產前診斷中仍佔有重要地位(圖11.4.1-1)。
8 適應症
羊膜腔穿刺術適用於:
1.夫婦雙方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兒。
2.夫婦雙方中有一方家族中曾出生過染色體異常兒。
3.孕婦年齡≥35歲、男方年齡≥45歲的孕婦。
4.性連鎖遺傳病,主要對某些X連鎖隱性遺傳病如血友病、進行性肥大性肌營養不良、G6PD缺乏症等可以根據染色體核型確定胎兒性別,決定去留。
5.遺傳性代謝病 直接測定羊水中酶活力或培養大量羊水細胞後測定酶活力,以診斷某些疾病。
6.開放性神經管畸形 我國是該病高發區之一,凡曾生育過此種缺陷兒的產婦,其胎兒患此病的概率爲5%;生育過兩胎缺陷兒的產婦,其胎兒此病再現率增爲13%;三胎者增爲21%。對這些孕婦測定羊水中AFP含量,結合B型超聲掃描,檢出率幾乎可達100%。
10 術前準備
1.孕周選擇 羊水穿刺宜在孕16~22周進行,此時子宮輪廓清楚,羊水量相對較多,易於抽取,不易傷及胎兒,且羊水細胞易存活,培養成功率高。
2.B超定位 穿刺前先行胎盤及羊水暗區定位。可在B超引導下進行,亦可經B超定位標記後操作。穿刺時儘量避開胎盤,在羊水量相對較多的暗區進行。
13 術中注意要點
1.胎盤在前壁者,由胎盤邊緣部分進針。胎盤在後位者,防止穿刺過深。腹部有手術切口者瘢痕處應予避開,因該處可能有腸管與腹壁粘連以免損傷。
2.若第一次穿刺無羊水,放回針芯將針稍進深些或回退一些,再無羊水抽出時當更換部位。若抽出爲血液,可改變部位再穿。如仍爲血液則表示穿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