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陰陽學說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病機
xū yáng shàng fú
deficient yang with upper manifest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虛陽上浮爲病機[1] 。又稱孤陽上越,或稱虛陽不斂[1]。由於陰虛不足,不能制約陽氣,陽失所附而浮越於人體上部,出現兩顴泛紅等症的病理變化[2] 。
虛陽上浮同陰盛格陽,簡稱格陽[3] 。指體內陰寒過盛,陽氣被拒於外,可出現內真寒而外假熱的證候[3]。臨牀常見某些寒證,因陰寒過盛於內,反而外見浮熱、口渴、手足躁動不安、脈洪大等假熱症狀。但病人身雖熱,卻反而喜蓋衣被;口雖渴而飲水不多,喜熱飲或漱水而不欲飲,手足躁動,但神態清楚;脈雖洪大,但按之無力[3]。
虛陽上浮指陰精虧損,陽失所附,浮越於上,症見潮熱、面色嫩紅、口燥不渴,脈虛數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