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的超聲診斷技術

醫學影像學 手術 化驗及醫學檢查 診斷學 超聲診斷技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ōng mó qiāng de chāo shēng zhěn duàn jì shù

3 適應

胸膜腔的超聲診斷技術適用於:

1.胸腔積液  見於胸膜滲出或繼發於肺、縱隔或全身性疾病,腫瘤轉移,及創傷所致的血胸。少量積液位於肋膈角或肺下,多量則壓迫肺組織纖維素性、出血性或化膿性滲出,可導致胸膜增厚、粘連,進而形成侷限性(包裹性)積液,亦可在積液中形成分隔。

2.胸膜增厚  正常胸膜菲薄,在滲出性胸腔積液血胸膿胸時可導致胸膜增厚,厚度不一,可達5~10mm,範圍大小不等;無胸腔積液時,輕度增厚容易遺漏。

3.胸膜腫瘤  胸膜原發性腫瘤胸膜間皮瘤爲主。胸膜轉移腫瘤常來源於肺癌乳腺癌等。侷限性胸膜間皮瘤可能爲良性或惡性,呈孤立的腫瘤突出於胸膜表面。瀰漫性胸膜間皮瘤廣泛分佈胸膜壁層及髒層。胸膜顯著增厚,伴漿液性、血性胸腔積液,肺組織常受壓而萎縮轉移性胸膜腫瘤則顯示大小不等的結節胸膜胸腔內隆起,合併胸水時病竈易於顯示。

4 禁忌

無特殊禁忌證。

5 準備

明確超聲檢查重點  首先,複習胸部X線片,CT、MRI片,明確超聲檢查重點。超聲檢查胸部需要高度依賴肋間掃查方法,消除骨骼脂肪肌肉干擾,以利病變清晰顯示,提高診斷率。

6 方法

6.1 1.胸腔積液

(1)由腋中線,肋膈竇的最低位開始掃查,發現胸腔液性無回聲區後,依次檢查肋間找到積液的邊緣部位。確定積液的範圍和無回聲區的最大徑。

(2)如果可能,患者坐位立位,在背部肩胛線和腋中線之間做矢狀切面掃查,在中胸部水平橫切面掃查。

(3)液性區內有無漂浮的點狀、條索狀回聲及蜂窩狀回聲,有無分隔或異常腫塊

(4)大量積液時肺實變——肺組織受壓的程度。

(5)轉動體位觀察液體有無移動,確定其爲遊離性或包裹性。

(6)大致估計積液的多少。

(7)胸腔穿刺引流的超聲定位,選擇最寬無回聲區部位,避開壓縮的肺組織。常選用腋後線和肩胛線之間較低位置爲穿刺點,患者坐位或半臥位

(8)引流後用超聲觀察治療效果。

6.2 2.胸膜增厚

(1)利用左右兩側對稱部位比較掃查,觀察胸膜有無增厚。胸膜在胸壁與肺強回聲之間呈增厚的中等回聲或低迴聲。

(2)增厚的胸膜可呈侷限性或瀰漫性。

(3)測量增厚程度、部位、範圍。

(4)觀察呼吸時與肺有無粘連。

6.3 3.胸膜腫瘤

(1)胸膜有無隆起的實質性類圓形結節團塊。

(2)良性腫瘤表面一般較平整,惡性腫瘤多不規則。

(3)內部回聲多較均勻,弱回聲多見;較大腫瘤內部回聲不均勻,可有液化區。

(4)惡性間皮瘤多呈廣泛胸膜增厚,並可達膈上而包裹肺,故需擴大掃查範圍。

7 注意事項

1.胸腔積液注意事項

(1)超聲發現肺下或肋膈角積液較X線、CT更爲靈敏,但判斷積液的性質和病理意義較困難。

(2)利用體位改變、胸水移動改善超聲窗,超聲窗較小時採用小凸陣探頭掃查更利於檢出。

(3)胸腔積液穿刺超聲位點的確定,應註明體位進針角度和深度,防止誤傷肝、脾、腎、橫膈。液體較少時宜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極少量的胸腔積液或葉間積液,超聲定位困難者不宜穿刺抽液。

(4)膿胸常顯示爲含液病變區,內有微細的點狀或斑片狀回聲或分隔,或伴有胸膜增厚,聲像圖不典型者常使超聲定性診斷發生困難。

(5)癌性胸膜炎的穿刺抽液,穿刺點選擇胸膜正常或平整的部位,避開胸膜的隆起或增厚部位。

(6)胸水引流每次不超過500~1000ml,患者如有出冷汗血壓下降等表現應立即中止抽液,平臥,必要時注射0.1%腎上腺素0.3~0.5ml。

2.胸膜腫瘤注意事項

(1)肺胸超聲檢查一般應在X線、CT或MRI檢查後進行。

(2)根據CT或X線胸片提示的病變部位,選擇適宜的體位和重點掃查的範圍。

(3)肋間掃查需重視手法,沿肋間滑行及移動探頭多方向掃查,宜充分利用呼氣、吸氣狀態觀察,有助於病變顯示。

(4)肋間隙較窄影響小病竈的檢出,要充分利用體位如展開手臂、雙手抱頭等。使肋間隙增寬可改善小病竈的顯示。

(5)胸膜與肺外周腫瘤的鑑別診斷主要依據有無呼吸移動性。顯著浸潤時鑑別診斷有困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