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the heart[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feeling[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mood[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emotion[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intention[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mind[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the center[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a cor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hear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xī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15(穴)[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ear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571 | 44 | 天王補心丸 | 蜜丸 | 9g | 丸 | 0.79元 | 中成藥部分 | * |
572 | 44 | 天王補心丸 | 蜜丸 | 36g | 瓶 | 2.9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3 | 44 | 天王補心丸 | 蜜丸 | 54g | 瓶 | 4.2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4 | 44 | 天王補心丸 | 蜜丸 | 60g | 瓶 | 4.6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5 | 44 | 天王補心丸 | 蜜丸 | 120g | 瓶 | 8.7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6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0.95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7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12g | 袋 | 1.9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8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5.7元 | 中成藥部分 | |
579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6.3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0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48g | 瓶 | 7.6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1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8.5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2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9.5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3 | 44 | 天王補心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11.4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4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200丸 | 瓶 | 9.6元 | 中成藥部分 | *△ |
585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48丸 | 瓶 | 2.4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6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180丸 | 瓶 | 8.7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7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192丸 | 瓶 | 9.2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8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216丸 | 瓶 | 10.3元 | 中成藥部分 | |
589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240丸 | 瓶 | 11.4元 | 中成藥部分 | |
590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300丸 | 瓶 | 14.2元 | 中成藥部分 | |
591 | 44 | 天王補心丸 | 濃縮丸 | 360丸 | 瓶 | 16.9元 | 中成藥部分 | |
592 | 44 | 天王補心片 | 片劑 | 0.5g*24片(糖衣) | 盒(瓶) | 25.2元 | 中成藥部分 | *△ |
636 | 50 | 麝香保心丸 | 水丸 | 22.5mg*42粒(人工麝香,人工牛黃) | 瓶 | 25.4元 | 中成藥部分 | * |
637 | 50 | 麝香保心丸 | 水丸 | 22.5mg*24粒(人工麝香,人工牛黃) | 袋 | 14.8元 | 中成藥部分 | |
695 | 54 | 冠心蘇合丸 | 蜜丸 | 30丸 | 盒(瓶) | 7.8元 | 中成藥部分 | * |
696 | 54 | 冠心蘇合丸 | 蜜丸 | 10丸 | 盒(瓶) | 2.7元 | 中成藥部分 | |
697 | 54 | 冠心蘇合丸 | 蜜丸 | 18丸 | 盒(瓶) | 4.8元 | 中成藥部分 | |
698 | 54 | 冠心蘇合丸 | 蜜丸 | 20丸 | 盒(瓶) | 5.3元 | 中成藥部分 | |
699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60粒 | 盒(瓶) | 17.6元 | 中成藥部分 | * |
700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12粒 | 盒(瓶) | 3.1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1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20粒 | 盒(瓶) | 6.1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2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24粒 | 盒(瓶) | 7.3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3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30粒 | 盒(瓶) | 9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4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36粒 | 盒(瓶) | 10.7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5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40粒 | 盒(瓶) | 11.9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6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48粒 | 盒(瓶) | 14.2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7 | 54 | 冠心蘇合膠囊 | 膠囊劑 | 0.35g*90粒 | 盒(瓶) | 25.9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8 | 54 | 冠心蘇合軟膠囊 | 軟膠囊 | 0.5g*12粒 | 盒(瓶) | 3.5元 | 中成藥部分 | |
709 | 54 | 冠心蘇合軟膠囊 | 軟膠囊 | 0.5g*20粒 | 盒(瓶) | 5.9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0 | 54 | 冠心蘇合軟膠囊 | 軟膠囊 | 0.5g*24粒 | 盒(瓶) | 7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1 | 55 | 速效救心丸 | 滴丸劑 | 40mg*120丸 | 盒(瓶) | 23.6元 | 中成藥部分 | * |
712 | 55 | 速效救心丸 | 滴丸劑 | 40mg*50丸 | 盒(瓶) | 10.2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3 | 55 | 速效救心丸 | 滴丸劑 | 40mg*60丸 | 盒(瓶) | 12.1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4 | 55 | 速效救心丸 | 滴丸劑 | 40mg*100丸 | 盒(瓶) | 19.8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5 | 55 | 速效救心丸 | 滴丸劑 | 40mg*150丸 | 盒(瓶) | 29.3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6 | 56 | 地奧心血康膠囊 | 膠囊劑 | 0.1g*20粒 | 盒(瓶) | 9.7元 | 中成藥部分 | * |
717 | 56 | 地奧心血康膠囊 | 膠囊劑 | 0.1g*30粒 | 盒(瓶) | 14.3元 | 中成藥部分 | |
718 | 57 | 通心絡膠囊 | 膠囊劑 | 0.26g*30粒 | 盒(瓶) | 33.4元 | 中成藥部分 | * |
719 | 57 | 通心絡膠囊 | 膠囊劑 | 0.26g*12粒 | 盒(瓶) | 13.8元 | 中成藥部分 | |
720 | 57 | 通心絡膠囊 | 膠囊劑 | 0.26g*20粒 | 盒(瓶) | 22.6元 | 中成藥部分 | |
721 | 57 | 通心絡膠囊 | 膠囊劑 | 0.26g*36粒 | 盒(瓶) | 39.8元 | 中成藥部分 | |
722 | 57 | 通心絡膠囊 | 膠囊劑 | 0.26g*40粒 | 盒(瓶) | 44元 | 中成藥部分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5 五臟之一·心
心爲五臟之一[1][2]。與小腸相爲表裏[2][2]。位居胸腔之內,膈之上,有心包衛護於外[2]。心爲臟腑的主宰,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神志,並與舌和汗液密切相關[2]。其在志爲喜,在液爲汗,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竅爲舌[3]。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識、思維等高級中樞神經活動的主宰,對其他臟腑的功能活動起領導作用[3]。《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黃帝內經靈樞·邪客》:“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徐靈胎注:“心爲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爲君主;心藏神,故爲神明之用。”
心主血脈,血液的運行有賴於心的推動[3]。《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論》:“諸血者,皆屬於心。”
心在竅爲舌,舌爲心之苗,心的病變也可從舌反映出來,如口舌糜爛、舌體強硬等[3]。
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手太陽小腸經絡於心;手厥陰心包經“內絡於心肺”,足三陰、足三陽經別均通於心[3]。其背俞爲心俞,募穴爲巨闕[3]。
6 耳穴名·心
心(xīn CO15 heart)爲耳穴名[3][3]。在耳甲腔正中凹陷處[3]。
6.1 標準定位
6.2 主治病症
耳穴·心主治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癔病、口舌生瘡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