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檢測程序規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ī dú jiǎn cè chéng xù guī dìng

2 註解

吸毒檢測程序規定》由公安部於2009年9月27日公安部令第110號印發,自2010年1月1日期實施。

吸毒檢測程序規定

第一條  爲規範公安機關吸毒檢測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吸毒檢測是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對涉嫌吸毒的人員進行生物醫學檢測,爲公安機關認定吸毒行爲提供科學依據的活動

吸毒檢測的對象,包括涉嫌吸毒的人員,被決定執行強制隔離戒毒的人員,被公安機關責令接受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的人員,以及戒毒康復場所內的戒毒康復人員。

第三條  吸毒檢測分爲現場檢測、實驗室檢測、實驗室複檢

第四條  現場檢測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或者其派出機構進行。

實驗室檢測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指定的取得檢驗鑑定機構資格的實驗室或者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

實驗室複檢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指定的取得檢驗鑑定機構資格的實驗室進行。

實驗室檢測和實驗室複檢不得由同一檢測機構進行。

第五條  吸毒檢測樣本的採集應當使用專用器材。現場檢測器材應當是國家主管部門批准生產或者進口的合格產品

第六條  檢測樣本爲採集的被檢測人員的尿液血液或者毛髮等生物樣本

第七條  被檢測人員拒絕接受檢測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或者其派出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對其進行強制檢測

第八條  公安機關採集、送檢、檢測樣本,應當由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採集女性被檢測人尿檢測樣本,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進行。

採集的檢測樣本經現場檢測結果爲陽性的,應當分別保存在A、B兩個樣本專用器材中並編號,由採集人和被採集人共同簽字封存,在低溫條件下保存保存期爲兩個月。

第九條  現場檢測應當出具檢測報告,由檢測人簽名,並加蓋檢測的公安機關或者其派出機構的印章。

現場檢測結果應當當場告知被檢測人,並由被檢測人在檢測報告上簽名。被檢測人拒不簽名的,公安民警應當在檢測報告上註明。

第十條  被檢測人對現場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被告知檢測結果之日起的三日內,向現場檢測的公安機關提出實驗室檢測申請。

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實驗室檢測申請後的三日內作出是否同意進行實驗室檢測的決定,並將結果告知被檢測人。

第十一條  公安機關決定進行實驗室檢測的,應當在作出實驗室檢測決定後的三日內,將保存的A樣本送交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指定的具有檢驗鑑定資格的實驗室或者有資質的醫療機構。

第十二條  接受委託的實驗室或者醫療機構應當在接到檢測樣本後的五日內出具實驗室檢測報告,由檢測人簽名,並加蓋檢測機構公章後,送委託實驗室檢測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收到檢測報告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將檢測結果告知被檢測人。

第十三條  被檢測人對實驗室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被告知檢測結果後的三日內,向現場檢測的公安機關提出實驗室複檢申請。

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實驗室複檢申請後的三日內作出是否同意進行實驗室複檢的決定,並將結果告知被檢測人。

第十四條  公安機關決定進行實驗室複檢的,應當在作出實驗室複檢決定後的三日內,將保存的B樣本送交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指定的具有檢驗鑑定資格的實驗室。

第十五條  接受委託的實驗室應當在接到檢測樣本後的五日內出具檢測報告,由檢測人簽名,並加蓋專用鑑定章後,送委託實驗室複檢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收到檢測報告後,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將檢測結果告知被檢測人。

第十六條  接受委託的實驗室檢測機構或者實驗室複檢機構認爲送檢樣本不符合檢測條件的,應當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或者其派出機構負責人批准後,由公安機關根據檢測機構的意見,重新採集檢測樣本

第十七條  被檢測人是否申請實驗室檢測和實驗室複檢,不影響案件的正常辦理。

公安機關認爲必要時,可以直接決定進行實驗室檢測和實驗室複檢

第十八條  現場檢測費用和公安機關直接決定進行的實驗室檢測、實驗室複檢的費用由公安機關承擔。

檢測人申請實驗室檢測和實驗室複檢的,費用由申請人承擔,但具有《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七十三條第一項至第五項情形之一或者其他違法檢測情形的除外。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鑑定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或者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二)  故意提供虛假檢測報告的;

(三)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條  吸毒檢測的技術標準由公安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所稱“以上”、“內”皆包含本級或者本數,“日”是指工作日。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