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枇杷

中藥材 止咳祛痰 止咳平喘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ǎo yè pí pá

2 英文參考

savoury rhododendron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小葉枇杷

小葉枇杷中藥名,出自《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1]

3.1 別名

黃花杜鵑[1]

3.2 來源及產地

杜鵑花科植物烈香杜鵑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的葉,分佈甘肅、青海、四川北部[1]

3.3 性味

苦,寒[1]

3.4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治咳嗽哮喘支氣管炎。[1]

3.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有效成分爲4-苯基-2-丁酮、苄基丙酮杜鵑烯還含槲皮苷、檞皮素棉花皮素等黃酮類物質[1]

3.7 藥理作用

本品成分有祛痰及消除呼吸道黏膜炎症作用,4-苯基-2-丁酮有鎮靜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並能降低大鼠毛細血管透性,對豚鼠迴腸解痙作用揮發油能減慢心率,降低心收縮力,並可降壓。棉花皮素在體外對肺炎球菌、卡他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1]

4 《*辭典》·小葉枇杷

4.1 出處

《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

4.2 拼音名

Xiǎo Yè Pí Pá

4.3 別名

白香柴(《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黃花杜鵑(《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4.4 來源

杜鵑花科植物烈香杜鵑的葉。全年可採,以4月爲佳。

4.5 形態

常綠小灌木,高約1.2米。小枝密生深褐色鱗片。葉卵狀橢圓形,長約2.5釐米,寬1.2~1.7釐米,上面無毛,成長後亦無鱗片,下面密生棕色鱗片;葉柄長3~4毫米,疏被鱗片。頭狀花序頂生,有花10餘朵;花芽鱗在花時宿存;花淡黃綠色,有強香氣;花萼裂片淡綠色,有長睫毛花冠狹筒狀,長1.2釐米,外面無鱗片。裏面有密長細毛;雄蕊5,不外露,花絲生柔毛;子房被鱗片,花柱短而無毛。

4.6 生境分佈

生於高山灌叢。分佈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4.7 化學成份

葉含酚類物質、有機酸、黃酮、三萜(或甾體化合物)、甙類鞣質、還原糖和揮發油(2.1~2.5%)等。揮發油有效成分之一爲4-苯基丁酮-2。

4.8 功能主治

《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止咳祛痰平喘。"

4.9 附方

治老年慢性氣管炎小葉枇杷四錢,蒲公英三錢,黃耆三錢,紅花五錢。水煎服,每日三次,飯後半小時溫服。(《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藥用植物資料》)

4.10 臨牀應用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小葉枇杷製劑有明顯的止咳祛痰作用,有一定的平喘效果;其有效部分有兩種,即揮發油乙醇提取物。從揮發油分離出的酮類化合物,具有平喘作用;從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小葉枇杷素,即黃酮類化合物,證明有法痰作用。目前應用的製劑有揮發油膠囊、乙醇提取液、揮發油乳劑及糖衣片。臨牀試用結果以揮發油乙醇提取液合併應用的療效較佳。用法及療效:㈠揮發油膠囊,每粒含揮發油0.1毫升,日服3次,每次1~2粒,療程20天。觀察107例,近期控制6例(5.6%),顯效22例(20.6%)。㈡乙醇提取液,每日2次,飯後服,每次25毫升,每日量相當於生藥4兩,10天爲一療程。觀察104例,近期控制6例(5.8%),顯效28例(26.9%)。㈢用揮發油乙醇提取液合併治療113例,每日用揮發油膠囊3~6粒,3次分服,及乙醇提取液25~50毫升,2次分服,10天爲一療程。結果近期控制者13例(11.6%),顯效35例(30.5%)。㈣用糖衣片治療132例,每次2片,日服4次,連服20天。每日量含乙醇提取物相當於生藥2兩、揮發油O.3毫升。結果近期控制19例(14.4%),顯效24例(18.18%)。據上述數百例臨牀試用所得的印象,小葉枇杷製劑的療效與病型、病情、體質似有一定關係。凡屬單純型、病情輕、體質強者,療效較好;而喘息型、病情重、體質弱、合併肺氣腫者,療效較差。大多數病人治療中未見不良反應,一部分服藥後有腹瀉胃痛、胃燒灼感、噁心口乾頭暈副作用;對肝功能似無明顯影響。此外,小葉枇杷素可以製成氣溶膠行氣吸入,亦有效果。

②治療冠心病

取黃花杜鵑的嫩枝鮮葉,經蒸餾提取揮發植物油,封成丸劑,每丸含黃花杜鵑油0.1毫升。每次2丸,每日3次,30天爲一療程。觀察127例,心絞痛症狀緩解顯效率31.5%,總有效率77.1%;心電圖顯效率12.8%,總有效率39.3%。部分病例經兩個療程後,療效有所提高。用藥後血脂無明顯變化。副作用少,多表現頭暈,在治療過程中消失。

4.11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

用到中藥小葉枇杷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