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性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ǎn xìng

2 英文參考

dominance

3 註解

顯性 dominance 具有相對性狀的雙親進行交配,F1中表現出來的性狀對另一個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來說是顯性,這一性狀秒爲顯性性狀(dominant character;孟德爾,1865),相應的基因被稱爲顯性基因顯性表現的程度各個性狀不一樣,可區別爲完全顯性(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顯性,不規則顯性,特定顯性和假顯性等等。一般來說,野生型性狀突變型性狀來說是顯性(在誘發突變中,相反偶而也有野生型性狀是隱性的情況),R.A.Fisher(1928,1930,1931)認爲這個現象是由於修飾基因系統自然選擇、使野生型基因進化過程中發生改變,因而對突變基因成爲顯性的結果。此外,也有學者認爲野生型基因具有穩定的表現效應,這對生存是有利的,所以受自然選擇作用,其結果一般就具有顯性效應。再有,一般由於在多倍體顯性基因數目增多,其性狀的表現程度也就增強。至於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結構功能上有什麼差異還不能說十分清楚,但前者或許比後者能產生更多的物質,或參與酶系的生成使代謝進行得更完全。這類例子是很多的。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