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內消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ǔ zǐ nèi xiāo wán

2 醫林繩墨大全》卷五

2.1 方名

五子內消丸

2.2 組成

香附子2兩,橘核2兩,漢防己2兩,花椒子2兩,玄胡索2兩,山楂子2兩,黃柏2兩,山梔子2兩,防風2兩,川楝子(7制)2兩,茅山蒼朮3兩2錢,小茴香1兩4錢,沉香5錢,人蔘1兩,白茯苓3兩。

2.3 主治

疝氣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淡鹽湯送下。外用茅術2兩(炒),艾1兩,椒3錢,小茴香3錢煎湯。將衣蓋燻,俟湯稍溫,洗胞內,淋得毛孔冷水冷氣盡化汗而出,不可間斷。如只燻洗不服藥,或服藥不燻,皆難見效。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 《何氏濟生論》卷六

3.1 方名

五子內消丸

3.2 組成

橘核1兩7錢,香附子1兩7錢,花椒子(黑者)1兩7錢,山梔1兩7錢,山楂子1兩7錢,茅術1兩7錢,甘草1兩,茴香1兩,黃柏1兩,元胡索1兩,漢防己1兩,防風1兩,人蔘5錢。

3.3 主治

疝氣

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鹽湯送下。再用茅術煎湯,先燻後洗,毛孔內出水珠,其症自消,不可間斷。單服藥及單燻洗者皆不效,二者兼行,雖症大如鬥者亦愈,但針過者不愈。

3.5 製備方法

煉蜜爲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