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和營法

外科內治法 外科治法 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ài kē hé yíng fǎ

2 英文參考

nutrient-blood-harmonizing meth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外科和營法(nutrient-blood-harmonizing method)是指用調和營血的方藥,使經絡疏通,血脈調和流暢,從而達到瘡瘍腫消痛止目的的外科治法[1]

瘡瘍的形成雖與多種致病因素有關,但其病理多因“營氣不從,逆於肉裏”而成,故和營法在外科內治法中應用廣泛。此外,和營活血法也是治療皮膚病的一種主要方法

4 外科和營法的代表方劑

桃紅四物湯活血化堅湯

活血化堅湯(《外科正宗》):

[組成]防風赤芍、歸尾、天花粉金銀花貝母川芎皁角刺桔梗殭蠶厚朴五靈脂陳皮甘草乳香白芷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化堅消腫。

[主治]瘰癧及癭、瘤、痰核腫瘍初起未潰膿者。

[方解]方中歸尾、赤芍活血散瘀,川芎行氣活血乳香活血止痛,五靈脂散瘀止痛,皁角刺消腫託毒,合而用之,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力頗強,是方中主藥。其他如防風殭蠶白芷祛風散結、化痰消腫,貝母天花粉桔梗化痰散結厚朴陳皮理氣下氣,銀花、甘草清熱解毒,共爲輔藥,可祛風化痰、散結消腫。瘰癧痰核、癭、瘤等腫瘍的致病原因,多與血瘀氣滯、痰凝有關,故本方首先重用活血化瘀之晶,使血行瘀散,絡脈暢通,自然腫消痛止;其次,用理氣化痰藥,氣行則血行,理氣藥也有利於活血散瘀。凡氣、血、痰互結所致之腫物,均可使之消散。

6 外科和營法適應

經絡阻隔,瘀血凝滯,腫瘍或潰後腫硬疼痛不減,結塊色紅較淡或不紅或青紫者,皆可應用,而以急性化膿性炎症性疾病遷移至慢性炎症階段最爲適宜。皮膚病中有血瘀證者,皮損表現有結節、贅生物、肫塊、毛細血管擴張、紫癜、肥厚等,如瓜藤纏血瘀型白瘧等均可應用。

7 注意事項

和營法在臨牀上常需與其他治法合併應用,若有寒邪者,宜與祛寒藥同用;血虛者,宜與養血藥同用;痰、氣、瘀互結爲患,宜與理氣化痰藥同用。和營祛瘀的藥品,一般性多溫熱,所以火毒熾盛的疾病慎用,以防助火;對氣血虧損者,破血藥也不宜過用,以免傷血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有外科和營法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有外科和營法作用的方劑

查看更多

外科和營法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