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肝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ù gān

2 《*辭典》:兔肝

2.1 出處

《別錄》

2.2 拼音名

Tù Gān

2.3 來源

兔科動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肝。

2.4 性味

①《綱目》:"性冷。"

②《醫林纂要》:"甘苦鹹,寒。"

2.5 功能主治

補肝,明目。治肝虛眩暈,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①《別錄》:"主目暗。"

孟詵:"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補勞,治頭旋眼疼。"

④《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2.6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搗研合藥爲丸。

2.7 附方

①治肝虛目暗黃連(去須)一兩半,胡黃連一兩,熟乾地黃(焙)一兩,草決明半兩。上四味搗羅爲末,細切兔肝,研爛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次下,食後臨臥。(《聖濟總錄兔肝丸

②治肝腎氣虛風熱上攻,目腫暗: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濟方》)

③治瘡疹入眼,初覺眼腫痛:黃柏一兩(去皮),蒼朮半兩(米泔水浸一日),石決明一兩(生)。上爲細末,煮兔肝搗爛,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泔水送下,食後臨臥時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兔肝丸

2.8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