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補腎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ōng míng bǔ shèn wán

2 祕傳眼科龍木論》卷一

2.1 方名

通明補腎丸

2.2 組成

車前子1兩,石決明1兩,桔梗1兩,芍藥1兩,細辛2兩,大黃1分,茺蔚子2兩,乾地黃2兩。

2.3 主治

五風變內障。因臟腑虛勞肝風爲本,初患之時,頭旋偏痛,或一眼先患,或因嘔吐雙暗,毒風入眼,兼腦熱相侵,致令眼目失明

2.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 銀海精微》捲上

3.1 方名

通明補腎丸

3.2 組成

楮實子1兩,五味子1兩,枸杞子1兩,人蔘1兩,菟絲子1兩,肉蓯蓉1兩,菊花1兩,熟地黃1兩,當歸1兩,牛膝1兩,知母1兩,黃柏1兩,青鹽1兩。

3.3 主治

玉翳遮睛。因肝入腦,肝膈積熱,久則腎虛,致眼中發熱或赤痛,初起紅腫赤脈穿睛,漸生白翳,久則成片遮瞞烏睛,凝結如玉色。

3.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鹽湯送下。

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