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內臟植物性聯繫系統說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ǐ biǎo nèi zāng zhí wù xìng lián xì xì tǒng shuō

2 英文參考

Theory of veget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surfaceand visceral

3 註解

體表內臟植物性聯繫系統說經絡實質假說之一。根據循經感傳氣至病所經穴臟腑相關聯繫的大量資料,季鍾樸在1981年把這一系統命名爲“體表內臟植物性聯繫系統(skin-visceral-regetative correlative system)簡稱SVVCS,隨後又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其根據是:

(1)任何穴位都有神經纖維,即使是在血管周圍也不能排除神經末梢麻醉阻滯神經傳導後一切穴位刺激就毫無效果。

(2)循經感傳感覺過程必然經過外周神經(包括植物神經)到達高級中樞,否則就不可能產生感覺(只能產生幻覺)。

(3)“氣至而有效”,在效應器產生功能變化(調節),是由穴位刺激經過各級中樞產生的調節反射

(4)體表穴位內臟疾患產生病理性反應和其他病理生理變化也可以理解反射現象。

(5)到目前爲止,從穴位、沿經絡線到效應器,所有的變化(生理病理變化、生物物理變化等)大都屬於植物性的。

(6)形態學組織化學關於交感神經調節局部血流的研究支持上述假說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