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利溼 止血藥(中藥) 中醫學 中藥學
tiān zhú yè
天竹葉爲中藥名,出自《上海常用中草藥》,爲《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的南天竹葉之簡稱[1]。
南竹葉、天竹葉[2]
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 Thunb.的葉。分佈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廣西等地。[2]
苦,寒,有毒[2]。
解熱,利溼,止咳,止血,健胃,強筋[2]。
1.治感冒,風溼痹痛,肺熱咳嗽,百日咳,血尿,小兒疳積,跌打損傷。煎服:3~9g。[2]
2.治目赤腫痛,煎水洗;瘡毒,搗敷;燙傷,研末油調敷。[2]
內服過量,可引起中毒,表現爲頭暈、嘔吐、麻痹(全身不能自主活動、不能說話)[2]。
本品含木蘭花鹼、穗花杉雙黃酮、南天竹苷(Nantenoside)A、B及氫氰酸[2]。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