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天泡草
天泡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藥性論》記載的龍葵之別名[1]。
2.1 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我國各地均有分佈。[2]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1.治癰腫疔瘡,丹毒,天皰瘡,跌打損傷,蛇咬傷,搗爛外敷;皮膚溼疹,瘙癢,煎服或煎水洗[2]。
2.治高血壓病,咽喉腫痛,慢性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痢疾,水腫,白帶;近用於治療各種癌症[2]。
2.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2.6 使用注意
過量服用可引起頭痛、腹痛吐瀉、瞳孔散大、精神錯亂等中毒反應;長期服用,並可導致白細胞下降[2]。
2.7 化學成分
本品含澳洲茄鹼和澳洲茄邊鹼等多種生物鹼苷,又含皁苷;苷元是薯蕷皁苷元和替告皁苷元,還含較多量的維生素類物質[2]。
2.8 藥理作用
龍葵鹼能抑制豚鼠的過敏反應、升高正常大鼠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靜注時可降低動物血壓,有鎮靜、溶血作用,並有某些抗癌活性。動物試驗中有抗激素作用,可影響泌乳功能,促使孕鼠流產,故妊娠時不宜使用。[2]
2.9 中毒
龍葵鹼毒性較大,如發芽的馬鈴薯中,含量可超過0.02%,食後可刺激胃腸黏膜,大量(200mg)可致中毒。龍葵鹼無蓄積性,煮煎後可減低毒性。[2]
3 茄科植物苦蘵的全草·天泡草
天泡草爲中藥名,出自《江西民間草藥》,爲《本草拾遺》記載的苦之別名[2]。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茄科植物苦Physalis angulata L.的全草。分佈長江以南各地。[3]
3.3 性味
苦、酸,寒[3]。
3.4 功能主治
1.治感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牙齦腫痛,溼熱黃疸,痢疾,水腫,熱淋。煎服:15~30g。[3]
2.治天皰瘡,搗汁塗或焙乾研末油調敷;疔瘡腫毒,煎服或搗敷[3]。
3.5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3]。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酸漿果紅素。又含苦素(Physapubescin)、苦
甾醇(Pubescenol)、苦甾內酯(Pubescenolide)等[3]。
3.7 藥理作用
4 茄科植物酸漿的全草·天泡草
天泡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酸漿之別名[3]。
4.1 別名
4.2 來源及產地
茄科植物酸漿 Physalis alkekengi L. var. franchetii (Mast.) Mak.的全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4]
4.3 性味歸經
4.4 功能主治
1.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音啞,黃疸,痢疾,水腫,小便不利。煎服:9~15g。[4]
4.5 化學成分
本品含酸漿苦素(Physalin)A、B、C,木犀草素及其7-葡萄糖苷等[4]。
4.6 藥理作用
酸漿果是高效的抗乙肝病毒抗原的藥物。煎劑在試管中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據報告,根及果實有催產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