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骨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ián gǔ wán

2 《千金》卷十九

2.1 方名

填骨丸

2.2 組成

石斛2兩,人蔘2兩,巴戟天2兩,當歸2兩,牡蒙2兩,石長生2兩,石韋2兩,白朮2兩,遠志2兩,蓯蓉2兩,紫菀2兩,茯苓2兩,乾薑2兩,天雄2兩,蛇牀子2兩,柏子仁2兩,五味子2兩,牛膝2兩,牡蠣2兩,乾地黃2兩,附子2兩,牡丹2兩,甘草2兩,薯蕷2兩,阿膠2兩,蜀椒3兩。

2.3 功效

五臟

2.4 主治

五勞七傷

2.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酒送下,1日3次。

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白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腎主骨,填骨而用溫補髓髒,必先滋培胃氣,以先天之氣靡不本諸後天,所以人蔘白朮不可缺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